江西新闻 > 农业 >樟树市奋力谱写“三农”工作新篇章

樟树市奋力谱写“三农”工作新篇章

2024-05-23 12:35:47        来源:江西新闻客户端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胡彩虹 甘楚娟)近年来,樟树市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大力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障供给水平,全力抓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奋力开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樟树市地处赣中丘陵与鄱阳湖平原的过渡地带,是全省粮食主产区,为全省44个产粮大县之一,先后获评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部省共建江西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县级先行标杆”、全省美丽宜居示范县,该市创建的水稻大钵体机械化育插秧泥育旱管技术科技列为省主推农业技术。

因地制宜提档升级,农业产业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樟树市按照工业化的理念,聚焦农产品加工和市场销售短板,坚持“外引内培”双轮驱动,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着力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促进农业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走出了一条符合樟树实际的产业化经营之路。到2023年底全市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0家,位列宜春市第一,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18家,市级龙头企业69家,从业人员近4.98万人,实现主营业务销售收入184.28亿元。

优化环境,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发展规模。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从土地使用、资金信贷、争取项目等多方面给予扶持。市农业农村局成立了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和农产品流通销售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立足樟树实际,围绕市场需求,依托产品基地项目,依托优势产业抓项目,将发展重点放在中药材深加工、畜禽繁育屠宰、绿色食品加工等项目上。

统筹资金,形成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合力。目前,累计为7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争取农产品深加工项目资金达1887万元;累计为4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争取贷款贴息补助资金达343万元;为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申请低息贷款5300万元;积极与工信、税务、统计、自然资源、市场监督、金融机构等部门对接,协助企业解决生产困难;与金融机构对接为樟树市宏达粮油有限公司、江西圣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樟树市江枳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公司申请贷款4000余万元,有效地解决了企业资金紧张,推进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出台了《樟树市建设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县(市)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专门对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进行奖补,2023年市政府奖补资金达650余万元。

▲樟树市江枳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延伸链条,打通农业产业化发展堵点。持续做好“三产融合”文章,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多主体”合作,促进产业多元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全面加快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及企业建设,推进农产品精细加工。

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建设、“互联网+第四方物流”供销集配体系“三化”建设,成功入围全省县域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试点县。截至目前,全市拥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家、超亿元龙头企业32家,建成一个省级电商示范基地、两个电商孵化基地,电商企业达593家,淘宝、天猫等网店达4429家,2023年网络零售额29亿元。

▲全省县域物流配送体系——江西五洲医药电子商务系统平台

科技引领,增强农业产业化发展后劲。近年来,樟树市积极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开展技术创新,推进产业化经营向高质量、高档次运行。与农业工程学院、省农技推广总站等单位联合,在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加工等方面搞突破,解决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增加科技储备,促进农业升级。

积极实施科技能人带动战略,以“土专家”“田秀才”组成科技巡讲团,在全市范围现身说教,激发广大群众接受、应用先进实用技术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广大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不断造就新型的管理者,为产业化经营注入了新的活力。

开拓创新质效齐升,品牌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全市通过绿色有机认证企业及合作社累计达56家,累计产品认证个数216个,累计认证面积34万亩。其中绿色食品认证企业10家,产品认证数53个,认证面积6.8万亩,产值10.55亿元。有机产品认证主体46家,认证个数163个,认证面积 27.2万亩,产值达10.8亿元。2023年,全市新增10家主体申报24个绿色食品认证,新增1家绿色食品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樟树花生认证为地理标志农产品并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樟树中药材成功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樟树吴茱萸”“清江枳壳”和“樟树黄栀子”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亮丽名片。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樟树花生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樟树黄栀子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清江枳壳

▲樟树中药材九牛草种植基地

培育优势品牌。樟树市把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作为拉动和提升农产品质量档次、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人才支撑战略促进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樟树市建设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县(市)总体方案》等政策,将新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列入奖励办法,并支持一定规模的宜春市级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给予一次性奖励,积极为全市有机绿色农业品牌发展创建良好的环境和提供优质的服务。

目前,累计产品认证个数216个,累计认证面积34万亩,全市绿色食品认证规模及个数在全省县、区中位居前列。带动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格局,形成了大桥街道的草莓种植,店下镇富硒茶叶、优质稻、果蔬种植,临江镇、洲上乡、张家山街道、黄土岗镇、经楼镇的蔬菜、菌菇种植,昌傅镇、刘公庙镇的养羊产业、张家山街道的养鱼产业、双金园艺场、洲上乡的豆制品加工产业,义成镇、永泰镇、中洲乡、刘公庙镇农产品食品加工,黄土岗镇的稻田养虾等多种农产品生产分布格局,丰富全市农产品品牌和市场。

保障质量安全。为建设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平台,2018年、2019年该市先后完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建设工作和国家追溯体系平台注册登记工作,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单位可结合绿色有机商标进行二维码追溯,追溯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大大提高了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监管能力。

2021年,该市承接了部省共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示范区建设,将全市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单位全部纳入智慧监管大数据平台,实施产品检测及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打印项目建设,并落实属地监管职责,开展对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实行巡查巡检,实现了对绿色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自检及产品追溯和监管,有效强化绿色有机证后监管,确保了绿色有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信用度。建成市、乡、村、企四级网格式监管体系,全市220家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先行实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今年以来,开具合格证14万张,带证上市的农产品近50吨。

▲全国知名品牌——江西春丝食品有限公司春丝挂面生产车间

打响品牌效应。深入实施“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战略,推动“赣鄱正品”认证品牌体系建设,加快全省农产品品牌建设步伐,先后支持江西春丝食品有限公司、江西东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樟树市豪荣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江西广来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参与“赣鄱正品”认证品牌并支持完成其农产品品牌建设。积极组织本地农产品企业参加江西农博会、上海农展会等各类博览会、展销会和推介会,鼓励企业组织农产品进驻江西优质农产品品牌运营中心,进一步提升了樟树农业品牌知名度。

因村施策常抓不懈,和美乡村建设奏响新乐章

2023年,樟树市共安排108个省级村点和110个市自建村点的整治建设,涉及173个自然村。以“三比三争”活动为契机,以乡村振兴先行示范村建设为引领,纵深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农户庭院整治、美丽宜居示范创建、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美丽活力乡村+乡宿”联动建设等五大专项提升行动,各村点全面完成了村内道路、户厕、供水、公共照明等设施建设,排水沟渠、河塘、搭靠三房等方面“脏乱差”环境治理,完成率100%,其中新建村内主干道及其他道路119公里,改水改厕4206户,拆除危旧房以及改房9.5万平方米,改沟124千米。

▲洋湖乡古亭村邓家庄深入推进村庄整治建设

▲店下镇洞塘村湘溪组人居环境整体提升

以村庄建设要求为出发点抓好选点布点。围绕 2025 年全面完成宜居不迁并村庄整治建设总目标,全面摸排尚未整治的宜居不迁并村庄,比照50户/村点标准和2022年省级村点规模,统筹考量、一次性确定2023年、2024年、2025年的整治建设村庄和拟安排的村点。全面摸排25户以下宜居村庄,结合当地实际,同村委合并安排自建村点6个,开展必要的、群众急需的整治建设。 

▲永泰镇车埠村委大路沈组村庄环境不断完善

▲阁山镇官桥中心村村庄环境整体改善

以村庄整治为着力点全力推进提档升级。以打造 “清净整洁,精细秀美”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聚焦“七整一管护”和“十个一”“八个有”任务要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因村制宜,173个自然村庄开展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建设。围绕“两清两整一美化”,发挥“党建+”作用,总结推广永泰镇“鸡鸭圈养”、经楼镇“红黄蓝流动旗”等典型经验,突出抓好农户庭院整治,村容村貌更上一层楼。

以村庄清洁为助力点全力推进环境美化。常态化开展“三清二改一管护”工作,强化保洁队伍建设,健全完善村庄保洁长效机制,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同时,强化各部门联动,将村庄清洁行动与爱国卫生运动、卫生城市创建、美丽家园建设等有机结合,实现垃圾“一扫到底”、日产日清。目前,全市17个乡镇(街道、场)全部引入农村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聘用保洁员2219人,清理房前屋后垃圾4.7万余吨。  

▲村中美丽庭院建设

▲村中卫生公厕建设

以平台监管为亮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充分利用5G+长效管护平台,全市推行平台二维码,张贴农户“门前三包”责任牌逾万张,深入推进“厕所革命”,让村民充分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村庄长效管护,实现了投诉、整改、反馈、监督、便捷五大功能,使得各地长效管护工作进一步得到有效监管。截至目前关注人数逾4.1万人,处理事件1700余条,群众好评率很高。干部群众合力解决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村庄环境长效管护见成效

科学施策有序管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喜见成效

樟树市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3年度统筹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规模1.7万亩,总投资5100万元。项目于2023年11月15日开始施工建设,目前项目已基本完成。

▲高标准农田建设高质量发展

高位组织强保障。一是高规格领导。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来主抓,成立了市长任组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及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和项目乡镇(街道)党委书记为成员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办公室。二是强阵容监管。樟树市农业农村局成立了由科级干部牵头的督导组,分标段督察指导,乡镇(街道)均成立了项目指挥部,落实项目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均在项目乡镇(街道)成立了项目部,配备了专业管理人员;村委选派经验丰富、素质较高的老党员、老村干部担任质量监督员,构建起了行政监督、专业监督、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多层次、立体式监管体系,确保项目顺利开展、施工安全、质量过硬。三是严要求落实。认真落实省、宜春市相关要求,结合樟树实际,制定出台了《樟树市2023年度统筹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翻印下发了《江西省统筹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十严禁》等规定,严明相关政策和规定,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了全市科学发展考评体系。同时,把政策宣传作为工作重点,大力宣传省级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政策措施,切实做好村组户土地权属调整、与村民签订项目实施承诺书等基础工作,在全市形成支持、重视和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的良好氛围。

高速推进严把关。一是严把规划设计关。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市场主体发展、生态治理和精准扶贫等工作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按照“土地平整、土壤肥沃、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生态良好、旱涝保收、持续高产稳产的农田”的要求,因地制宜制定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组织勘测设计中标单位、牵头部门和乡村组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全面调查,在不违背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的前提下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对照《江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要求,结合项目区地形地貌、水系、村庄等内外部条件,对项目区“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等8大要素进行合理布局。通过“三进三出”组织召开勘测设计对接会和初步设计方案评审会,不断优化、完善设计,为后期施工打下坚实基础。二是严把进度质量关。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调度情况、下达指令、实时监管、收集问题、解决难题、交流经验。针对监理人员出台了监管失职失察的惩处措施,同时,确保工程质量、建设进度和资金规范使用。

高效管理重创新。一是加强施工工艺创新。自2019年以来,项目区农田灌渠逐步采取一次成型现浇机实施渠道硬化,过路涵采用现浇板涵,渠道排水末端设置沉砂池,标准统一,外观整洁;主要干道下田涵改为混凝土板涵,结实耐用,便于农机化耕作;每个项目片区统一设置农药施用残留物回收箱,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对农田耕地质量和环境保护。二是加强建设管理创新。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列入全市重大工程和民生实事,实行领导挂点督战,对项目建设进度和建设质量实行每月一调度;2023年度高标准农田项目划分为6个施工标段,每个标段派一名副科级领导干部任“标段长”,负责项目质量和进度,各标段施工、设计和监理单位对工程建设情况,及时向标段长反馈,及时调解施工过程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三是加强产业配置创新。围绕“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粮食产业附加值”,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建后应用新模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承包大户相结合,促进农田小块并大块,推进农田宜机化,为发展农业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打基础、建平台。工程质量好、示范效果突出的项目区通过村民组内流转等方式,开展土地小块并大块宜机化整理,为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提供有利条件,进而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农业竞争力。


[编辑:张金辉] 江西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论(0

相关阅读

看江西新闻

就上江西新闻客户端

省属重点媒体 江西手机党报

扫描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