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央苏区时期万泰县苏维埃民主实践及启示
2024-01-08 13:55:01 来源:江西新闻客户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泰和县位于赣中南吉泰盆地腹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著名的原中央苏区县。探寻万泰县苏维埃民主实践足迹,挖掘其独特的基层人民民主精神特质,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重要意义。
一、万泰县苏维埃民主实践蕴含人民当家作主的红色基因
1931年11月,江西省委按照苏区中央局的指示,在泰和河东设立万泰县,并成立中共万泰县委和万泰县苏维埃政府,办公地址设在泰和县东南部沙村镇刘家村,共辖11个区,54个乡,8万余人口。1934年10月主力红军长征后,万泰县苏区失陷,1934年11月万泰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撤销。在三年来发展历程中,万泰县苏维埃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苏维埃制度优势,重视基层人民民主作用,积极探索人民当家作主“万泰实践”,取得重要成效,为苏维埃时期基层民主建设积累宝贵经验。
(一)民主选举普遍化开展。在选举组织体系上,成立选举委员会,明确选举委员会职责是管理选举宣传、选民登记、选举单位划分、候选名单准备、选举大会召集等与选举有关的事项。在选举程序上,严格按照选举动员、划定选举单位、进行选民登记并公布选民名单、推荐并公布代表候选人、正式选举等步骤进行,充分保障工农群众行使选举权。在依法普遍开展民主选举的基础上,从1931年11月到1934年11月,万泰县在沙村镇刘家村先后召开四次苏维埃代表大会。第一次是1931年11月根据省苏的指示和中共万泰县党员代表大会精神,召开万泰县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历时3天,出席代表100余人,大会民主选举万泰县苏维埃政府委员23人,县苏维埃主席、副主席各1人,宣告万泰县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1932年7月、1933年2月和1933年11月分别召开了万泰县第二、三、四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其中,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展了“改选苏维埃”运动,完成了区、乡两级苏维埃的改选,根据《土地问题决议案》,全县进行了一次重新平均分配一切土地的运动。
(二)民主管理塔式化实施。1933年1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地方苏维埃暂行组织法》明确:在乡(市)苏维埃政府下设立各种委员会,广泛吸收各方面的群众积极分子参加基层政权的管理决策工作,苏区各地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普设各种自我管理机构。正如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指出:“我们要建立一个坚固的塔,就要从打下坚固的塔脚做起,我们要建立坚固的苏维埃,也要打下坚固的苏维埃塔脚,这就是城乡苏维埃了。”中央苏区时期万泰县稳步推进基层民主政权建设和管理。在政权机构建设方面,万泰县苏维埃政府下设内务部、经济部、劳动部、土地部、财政部、粮食部、裁判部、教育部、军事部、工农检查部、政治保卫局。管辖11个区苏维埃政府、54个乡苏维埃政府。在乡村民主建设管理方面,乡建立代表会议。在村中,是依靠代表联系(领导)居民的制度来实现村中事务的解决和工作的布置。代表联系居民的机构是管理专门工作的经常和临时委员会。代表联系居民制度是最有当代价值的伟大创造。
(三)民主协商多元化推进。一是重大决议决定以代表会议方式协商落实。为引导群众从经济上支持反“围剿”战争,省苏维埃发行公债票,万泰苏维埃接到省苏维埃财政部训令后,及时印发工作小册子,组织各区、乡召开代表会议,讨论发行手续,联络各群众团体,再开群众大会,作思想动员宣传,不用强制摊派的方法,引导广大群众自愿主动踊跃购买公债票。二是重要民生实事以代表召集工农群众方式协商解决。根据1932年11月江西省苏维埃报告指出,万泰县苏维埃代表认真执行优待红军条例,组织耕田队,从栽禾前起至割禾后止,均每周替红军家属耕一天,先种红军家属的田,后耕自己的田;组织割禾队帮助红军家属割禾,发动群众帮助红军家属做工,接济红军家属油盐柴米及药费,对红军家属无劳动力的子女姐妹父母及其本身,执行免纳土地税。由于万泰县苏维埃代表关心群众生活、密切联系群众,涌现了一批干群鱼水情深的红色革命故事。如万泰县苏维埃主席罗曰芝带头厉行节约,坚持自带1竹筒盐、1布袋米办公,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为“盐筒主席”“米袋部长”。三是重点代表建议以现场督办会方式协商办理。沙村镇刘家村是万泰县苏维埃办公所在地,因村内水井较少,群众饮水十分困难,群众每天都要来回到附近珠林江边挑水喝。苏维埃代表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提出修建挑水码头的建议。该建议引起万泰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高度重视,督办推动并修建完成挑水码头,得到当地群众交口称赞。后来,在此领导革命斗争的陈毅、张爱萍、曾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虽然公务繁忙,但都亲自帮当地群众挑过水,因而被当地传为佳话。革命胜利后,沙村群众为纪念这段红色历史,将珠林江边码头起名为“红军挑水码头”,以示后人缅怀纪念。
(四)民主监督制度化运行。一是建立控告制度,监督代表选举。县苏维埃内务部设指导选举的常设机构选举指导科,监督选举法的正确执行。明确选民对违法的选举,都可向乡(市)苏维埃或区执行委员会控告,乡(市)苏维埃或区执行委员会接到控告时,须即予以审查,如本级不能解决,可逐级上诉。二是建立检查制度,监督工作人员。在苏区,每个工农群众都有检举揭发党和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力,可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工农检察部等单位检举和控告侵犯群众利益、贪污腐化、消极怠工等行为的工作人员。三是建立巡视制度,监督赤色戒严。万泰县苏维埃十分重视赤色戒严,密设村哨,五里一哨卡,十里一哨蓬,严密检查行人路证,一发现敌人即放号炮。对村哨值守实行巡视制度,如察觉一区或乡的哨步不放,放又不严,须给以严格的军事纪律,县区军事部长负完全责任。
二、万泰县苏维埃民主实践彰显基层人民民主的精神特质
万泰县苏维埃民主实践,不仅最大程度地推动万泰苏区的革命动员,而且使万泰苏区民众的民主意识、民主精神发生质的变化,并逐渐形成苏区独有的精神特质。
(一)突出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万泰县苏维埃通过民主选举,广泛体现人民群众意愿,无论是选举宣传,还是开展选民登记,无论是公布候选名单,还是进行正式选举,均广泛吸纳选民的参与和监督,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始终掌握在广大群众手中,万泰县各区参选人数超过选民总人数的80%。万泰县苏维埃严格落实《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通过开展查田、查阶级运动,切实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土地权利。1933年,全县按规定共查出地主200余家、富农100余户,没收地主富农土地3000余担谷田。查田运动后,全县群众每人平均分得6担半谷田(合2亩4分)。万泰县苏维埃组织群众突击队、冲锋队,开展革命竞赛和互助合作,办起织袜、织布、造纸、制糖、制烟、樟脑、石灰、农具等小型工厂(作坊),以村苏维埃为单位成立熬盐场,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
(二)突出广泛参与的过程导向。毛泽东同志强调指出,“实现苏维埃工作的群众化,苏维埃必须与工会,贫农团,女工农妇代表会,合作社及其他一切民众团体发生密切的联系,经过这些团体去动员广大民众,执行苏维埃的工作。”万泰县苏维埃建立各种群众组织,广泛吸纳群众参与。首先,建立群众的政治性组织,主要有工会、贫农团、共青团等,在参军参战、赤色戒严和军事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次,建立群众的经济性组织。万泰县苏维埃组织劳动互助社和犁牛合作社、耕田队,对军烈属的土地实行代耕包耕,发动群众垦荒,组织兴修水利;各区乡建立粮食、布匹等消费合作社共57个。再次,建立群众的地方性武装组织。这些组织成员几乎包括苏区的所有群众,凡青壮年男女都编入赤卫队或少先队,8-14岁的工农劳动群众子女均参加儿童团,他们平时负责保卫后方安全,战时除参加红军外,还担负着支援前线、昼夜检查放哨等工作。据统计,1932年万泰县脱产或半脱产地方武装约3500人,儿童团员10223人。
(三)突出群众自主的行动导向。在踊跃参军方面,据不完全统计(独立团、游击队除外)万泰县群众当时参加红军约在 15000 人以上。如万泰县洲溪乡全乡504户中就有310多户是红军家属,取得参军模范的光荣称号。在支援红军方面,万泰县中龙兵工厂自主设计制造松树炮200余尊,大力支援反围攻战争,当地群众学会制造武器。1933年12月,万泰县妇女赠送红军草鞋、套鞋就达6500余双;县互济会一次性组织160多人,捐赠红军 100 多担蔬菜、1000多斤猪肉、1000 多双套鞋。在后勤保障方面,群众自发组织担架队、运输队、向导队和洗衣队、慰劳队,随军服务,儿童自发开展“捐献购买飞机大炮送给红军叔叔打敌人”的活动。万泰苏区人民的踊跃参军、支援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革命“围剿”和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四)突出真实管用的效果导向。万泰县苏维埃大力发展农业,扶持粮棉油豆茶的生产,仅1933年秋收粮食比上年增加二成,农民基本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大力发展工业,1933年4月中华苏维埃钨矿公司在万泰县古坪区瑶岭乡建起小龙钨业公司。小龙钨矿产量占据半壁江山,为摆脱敌人封锁,巩固红色政权发挥巨大作用,为增加中央苏区财政收入,中央红军长征的成功突围作出巨大贡献。大力开展义务教育、扫盲识字运动。1932年4月,万泰县创办列宁小学108所,教员88人。在文体卫事业方面,万泰县开展群众性、革命性的文娱体育活动,丰富苏区军民精神生活。万泰县各地普遍建立卫生委员会,设立药业合作社7个,内附设公共看病所5个、另设医院1个,组织广泛的群众性卫生运动,不断提高群众卫生健康水平。
三、万泰县苏维埃民主实践对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具有深刻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万泰县苏维埃民主实践,不仅有力巩固苏区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军队建设、社会建设的成果,同时为基层人民民主提供宝贵经验和重要借鉴,对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提供深刻启示。
(一)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人大正确政治方向。回顾万泰县苏维埃发展历程,积极开展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协商、民主监督等各环节工作,进行苏维埃政权建设,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逐步实现和发展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党的领导是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创建实施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这深刻启示我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更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坚持和完善的根本保证。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必须从政治上着眼,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坚定不移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最高政治原则贯穿于人大依法履职全过程,落实到人大工作全方位,从制度和法治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各项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
(二)坚持人民至上,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苏维埃政权是为百姓谋利益工农劳苦大众的政权,从各方面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本质。人民当家作主是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的鲜明主题。历史实践充分证明,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和发展的核心要义,更是人民代表大会不断坚持和完善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这深刻地启示我们: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必须时刻牢记人民的重托,坚持人民至上,保证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全面落实,不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拓展渠道保证人民知情,完善人大常委会联系代表和代表联系群众机制,健全代表参与立法工作、列席常委会议等制度,组织代表定期进联络站接待选民,密切联系群众。搭建舞台保证人民参与,大力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推进人大协商,确保把扩大选民参与、保障民主权利、加强民主监督体现到各阶段各环节。开辟路径保证人民表达,引导代表围绕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社会治理、改善民生等方面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建议,探索代表建议办理结果评价机制,提升代表建议办理质量。创新载体保证人民监督,聚焦群众所思所盼,综合运用专题询问、工作评议、满意度测评等监督方式,从人大角度发现问题,提出方案路径,助力民生持续改善。
(三)坚持担当实干,切实扛起依法履职时代责任。苏维埃时期,监督工作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工作的最初实践。通过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完善监督机制,让苏维埃监督“利剑”作用发挥功效,这对于新时代地方人大监督工作具有现实的启示作用。历史实践充分证明,完善监督机制是中国共产党提升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的重要举措,也是人大依法有效实施监督的重要保证。这深刻地启示我们: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开展监督,按照围绕大局、贴近实际、关注民生等原则选准监督议题,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为民履职。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探索专项工作报告票决制、审议意见跟踪问效制等机制,不断增强新时代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适时作出符合党的主张、体现人民意志、切合发展实际的决议决定。坚持党管干部与人大依法任免相统一,探索加强任后监督,确保被任命人员对人大负责、对人民负责。
(四)坚持守正创新,努力锻造作风过硬干部队伍。党领导建立苏维埃政权后,十分重视加强干部思想政治、廉政作风等建设,保持苏维埃队伍的纯洁性,促进苏维埃政权的高效能,形成苏区干部的好作风,保障苏区各项事业发展。历史实践充分证明,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是历史留给我们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这深刻地启示我们: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必须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大“四个机关”定位要求,借鉴苏维埃自身建设的实践经验,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身建设,不断提升依法履职水平。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不断完善人大组织制度、会议制度、运行机制、程序办法等,依照法定程序,履行法定职责,集体行使职权,集体作出决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始终保持攻坚破难的顽强精神和实干担当的过硬作风,打造政治坚定、服务人民、尊崇法治、发扬民主、勤勉尽责的人大工作队伍,努力建设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
(作者:曾向荣,系泰和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
相关阅读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