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报“民呼我为心连心”特别报道:身入 心系 行至
2023-12-27 06:54:05 来源:江西日报
原标题:
身入 心系 行至
——上饶市把主题教育成效体现在办实事解难题上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诚平 余 燕 张海光 上饶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任克祥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上饶市把为民办实事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试金石”,广大党员干部立足基层实际、群众需求,践行宗旨为民服务,身入基层、心系群众、行至现场,整合多方力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推动主题教育扎实有效开展。
重修古道助力乡村振兴
上饶市广信区五府山镇毛楼村与福建省武夷山市洋庄乡坑口村,直线距离只有短短8公里,但因高山阻隔,以前不能开车直达。绕道一趟需要多长时间?毛楼村村民王善福对此深有体会。
▲12月19日,在上饶市广信区五府山镇,雾凇压弯树枝影响交通,村民为毛竹关通关公路清理路障。
王善福在当地经营一家农业开发公司,每年采茶季,有大量茶青要运到福建的茶厂加工销售。由于不通公路,绕道一趟需要两三个小时,不仅耗时费油,还影响茶青品质。
12月19日,看着以前杂草丛生的羊肠古道变成了公路,王善福满脸欣喜:“毛竹关公路修通后,以往两三个小时的车程,如今仅需20分钟。公司每年有1万余公斤茶青可以通过这里,直接运往坑口村加工销售,售价预计比以前提高30%左右。”
毛楼村与坑口村接壤,连接两地的毛竹关古道,自古以来就是江西与福建两地商贸、生活往来的重要通道,闽盐从古道输赣,赣茶由此入闽。
“两地自古以来地缘相近、人文相亲。到武夷山游玩的客人,对我们这边的望仙谷等景区景点也非常感兴趣,如果毛竹关重新打通,武夷山的游客不用绕道,就能开车直接到五府山镇和上饶其他地方游玩,可为当地旅游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五府山镇镇长童培魏介绍。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五府山镇党委、政府就当地与武夷山市的往来交流情况进行走访调研,发现两地村民对密切交往的愿望非常迫切。为顺应群众呼声,五府山镇多次与福建有关方面进行沟通,通过削坡整地,修出一条长8公里的公路,打通了广信区通往福建省的唯一直接出省通道——毛竹关通关公路。
“小时候,我去坑口村的大姨家,得步行12公里羊肠古道,耗时两个半小时。公路修通后,我带着老母亲去看望大姨,车程也就20来分钟。”对50岁的村民周立东来说,公路修通不仅给他的毛竹生意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拉近了亲戚关系。“道路修通后,我的毛竹可销往武夷山市,那边的毛竹收购价比这边每吨高出100元以上。”
路一通,百业兴。广信区加快实施农村公路提质升级工程,全力促进农村公路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为群众建好一条条“致富路”“幸福路”。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广信区交通运输局结合交通运输行业特点,共检视问题8个,制定整改措施19项,整改措施销号19项。2023年,该区共完成公路建设项目88个,目前在建项目4个。12月1日,投资6.7亿元的旭日大桥通车,进一步方便了农民进城务工,提升了南乡片区38万居民进入中心城区的通行效率,优化了广信区的营商环境。”广信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吴黄双说。
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这里吃得比家里还好,刚来的时候体重才80斤,现在快100斤了。”12月19日中午,在德兴市曜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82岁的笪金容老人吃着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开心地说。笪金容之前独居在家,入住曜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后,老人脸色变得红润,精气神好多了。
▲12月20日,德兴市曜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老人们欢聚一堂学唱歌。
为破解农村留守、独居、高龄老人养老难题,德兴市曜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和调度曜阳老年公寓、爱心医院、社工服务站、养老志愿服务队等,形成优势互补、市场同享、资源共用的养老服务体系,服务范围涵盖生活照料、康复治疗、医疗护理、文化娱乐、精神慰藉和安宁服务等,探索出“医养结合全程照护型”养老服务模式。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后,该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在走访调研时了解到,居住在服务中心的老人存在收寄邮件不方便、乘坐公交车需要步行较远路程等问题。此外,由于服务中心三面环山,附近山体有滑坡隐患,部分墙体出现渗水情况等。
针对邮件收寄不便的问题,曜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协调邮政部门,在服务中心内设立了快递点;针对乘坐公交车不方便的问题,经与公交部门协商,将公交站点前移到服务中心大门口,每小时开行一趟公交;针对滑坡隐患和墙体渗水情况,服务中心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经费,及时请施工队现场勘察维修。
为进一步让老年人感受到温暖,服务中心还开展了“阳光家园”“暖心嫂”“居家有爱”“生日不寂寞,关爱孤寡老人”等助老敬老活动,为90多位失独、孤寡、居家养老的老人及残障人士建立档案。
在服务中心集中供养的老人得到了很好照料,在社区养老的老人生活得怎么样呢?在德兴市银城街道银山社区老年驿站,记者看到,这里不仅有可容纳120人就餐的长者食堂,还有健身室、阅览室等。
银山社区党支部书记陆夏民告诉记者,这里打造了集托养、医疗、文娱等于一体的嵌入式养老院,为老人提供全天候照料服务。同时,对社区内200户70岁以上老人家中进行适老化改造,让社区老人过上“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幸福生活。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后,银山社区在德兴市率先推出“社区红色物业+养老”服务,打造红色物业便民驿站,组建红色物业志愿者队伍,对社区70岁以上独居、空巢、孤寡老人开展探访、代购、入户维修、订餐送餐、家居保洁、圆梦“微心愿”等服务。同时,社区卫生服务站医护人员定期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测血压、血糖等服务,并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德兴市民政局聚焦‘党建+养老驿站’建设,投入资金,盘活闲置办公场所、学校、祠堂、仓库等资源,因地制宜进行养老场所建设、改造和运营,让老人安享幸福晚年。”德兴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跨省公交让“双城”变“同城”
12月18日7时20分,家住浙江省常山县白石镇白石村的吴杭萍出门上班。5分钟后,她来到镇上的公交站台,搭乘212C跨省公交车,前往玉山县岩瑞镇太平村。公交车行驶4个站点后,吴杭萍在终点站下车,赶在8时之前到达江西大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之前骑电动车上班,320国道上来往的大货车很多,很危险;现在有了跨省公交,上下班安全、便捷又实惠。”吴杭萍笑着说。
▲玉山县跨省公交开通后,企业职工上下班更加便利。
2019年,在江西和浙江两省推动下,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建设拉开序幕,太平村正好处于示范区的核心地带。如今,示范区已有晶科能源、江西联瑞新材料和大福智能科技等3家企业建成投产,企业的研发、生产和管理人员,再加上在建项目的施工人员,目前约有3000人。
衢饶示范区(玉山片区)党工委在走访调研中发现,员工存在出行难等问题,给企业招工造成一定影响。相关负责人多次组织企业员工、两地村民进行座谈,并会同常山县职能部门勘察公交车换乘点,召开对接协商会,共同商定公交班线开通事宜。根据村民出行和衢饶示范区以及沿线企业工作人员的上下班实际需求,于9月10日开通跨省公交车,起点和终点分别为常山县赵家坪车站、玉山县岩瑞镇太平村,全程24公里,途经32个站点,每天运营4班,单程票价2元。
之前,玉山、常山的公交车在各自省界内运行,中间有一段长约1.8公里的空白点,群众跨省出行,很是不便。如今,跨省公交让“双城”变“同城”。太平村党支部书记刘荣芳高兴地告诉记者,有了这趟公交车,村民外出采购生活用品方便多了。
班线开通一段时间后,有乘客反映,沿线存在如厕难、无人保洁等问题。当地政府及时跟进,筹集资金配套建设了公共卫生间,并聘请了一名保洁员进行打扫清理。公交车开通3个多月以来,受到两省边界群众的欢迎,目前总客流量已超过8000人次。
除了方便当地群众出行,212C线更为示范区内的企业发展注入活力。“今年年初,公司从常山县的白石镇、球川镇招了56个人,因交通不便,先后有50人离职。随着212C路公交车的开通,原先离职的工人又回来了10个,还有20多人正在洽谈回岗事宜。”大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力军说。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衢饶示范区(玉山片区)党工委聚焦企业、群众急难愁盼,坚持问题导向,边学习、边对照、边检查、边整改、边提升,推动解决一批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投资350万元,建设从示范区办公大楼到岩瑞镇长约3.6公里的辅道,并配备路灯,解决照明问题,让车主们安全出行。”示范区发展中心副主任魏来说,目前,公交总站正在建设中,下一步还将围绕企业实际需求,适时开通定制班车。
玉山县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主任张志翔告诉记者,中心多措并举优化就业服务,加强人才资源的互联互通共享,让企业招工更精准、劳动者求职更便利。截至目前,共组织线上线下各类招聘会93场次,为126家用人单位提供6500多个岗位。
打造医保经办“15分钟服务圈”
小方是江西婺源茶业职业学院大二学生,前不久生了一场病,花了5000多元医药费,医保报销了3189元。“非常感谢县医保局上门为我们办理医保参保手续,及时报销医药费,大大减轻了我的家庭负担。”小方感激地说。
▲12月21日,江西婺源茶业职业学院内,婺源县医保局的工作人员正在向大学生宣传医保政策。
今年秋季开学后,婺源县医保局工作人员到江西婺源茶业职业学院走访调研时,了解到该校已由中专升格为大专。根据相关政策,在校大学生个人医保缴费由财政负担,而该校许多学生并不了解这一政策。于是,工作人员针对全校师生深入宣传解读这一惠民政策,鼓励学生踊跃参保。
为了简化参保手续,婺源县医保局与学校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默认该校所有大学生自动参保,不用自己另外提交材料办理手续。截至目前,婺源县新增大学生参保1708人,实现医保参保精准扩面,小方就是受益人之一。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婺源县医保局工作人员深入企业、社区、学校、定点医药机构等,为群众详细解答城乡居民医保参保条件、报销比例、缴费渠道等问题。同时,组织17家便民服务中心、17家乡镇卫生院、158家村卫生室的212名医保专干,走街串巷、“扫楼”入户,开展全民参保宣传活动。
前不久,思口镇思溪村村民王益东在安徽务工时突发胃出血,被紧急送到当地医院抢救,产生费用2000多元。回家后,家属将住院材料交到思口镇卫生院医保代办点,代办员当天就通过“医保快递”将材料寄往县医保中心。次日,县医保中心收到材料后,第一时间完成审核。7天后,报销款就拨付到了王益东账户上。而像王益东这种情况,以往需要当事人将报销材料送到县医保中心,整个报销程序走完,需要30个工作日。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婺源县医保局针对群众医保经办服务体验度不高的问题,把缩短经办时限作为检视整改的突破口,在全县设立39个医保暖心助力站,打造医保经办“15分钟服务圈”。
▲12月21日航拍的婺源县思口镇思溪村。
12月21日,在思溪村卫生室,村医打开“智慧医保村村通”,为村民袁永秋开药、结算。系统里,药品名称、总费用、自付费用等一目了然。目前,婺源县158家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已实现“智慧医保村村通”全覆盖,群众就医购药时,直接“刷脸”就可挂号、开药、报销,还能查询参保情况、办理异地就医备案等。截至今年11月,全县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率和结算率分别达到85.23%和62.83%,“智慧医保村村通”使用率和结算率均达到100%。
婺源县医保局还依托邮政基层网点资源,将快递员变为医保宣传员和代办员,通过定制使用医保专用封套,医保零星报销材料当日收寄次日送达,让参保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好医保业务。群众住院(门诊)费用零星报销办理时限,由规定的30个工作日缩减为10个工作日。今年以来,全县共收寄医保快递材料3000余份,办理医保待遇审批备案、报销审核、意外伤害查核等经办服务9000余人次。
本版图片均由王蕴蓉摄
版面编辑:熊亚光 陈盛香 刘济海
制图:孔宣尹
编辑:万雨欣
复审:罗彩华
审签:邱虎
相关阅读
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