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闻 > 文化 >【艺术观察】如此浓郁 色彩斑斓——已故画家黄永玉和他笔下的荷花

【艺术观察】如此浓郁 色彩斑斓——已故画家黄永玉和他笔下的荷花

2024-08-02 16:49:26        来源:江西日报

文/本报全媒体记者钟兴旺

前不久,“如此漫长 如此浓郁——黄永玉新作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展出黄永玉晚年新作159件,向观众展示黄永玉90岁以后的创作状态和艺术追求。此展本是黄永玉生前为百岁生日而精心准备的,想向观众呈现与以往不同的绘画面貌,并称“这些画是所有同行都没有见过的”。不料他却在2023年99岁时去世。

黄永玉(1924-2023),祖籍湖南凤凰古城,曾任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精通木刻、绘画、文学,其创作的版画经典之作《阿诗玛》、中国生肖猴年邮票可谓家喻户晓。他与江西之缘,是十八九岁时从福建流浪到江西,在信丰民众教育馆工作多年,并在那里娶到了自己的终身伴侣张梅溪,两人相濡以沫74年。

 “如此漫长,如此浓郁,那么色彩斑斓”,句出黄永玉《太阳下的风景——沈从文与我》一文,这也是黄永玉长达近一个世纪的生命写照。在他的绘画作品中,最能体现浓郁而色彩斑斓风格的题材,应该是荷花。

这批展出的作品题材广泛,涵盖了古装人物、现代都市、花卉、动物、生肖、摔跤等,作品体量之大,以及创作手法之新颖、构思想象之奇特,令人叹为观止。正如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所言,黄永玉就是想通过此展,让作品“吓你一跳”。其中的数幅荷花题材作品之独特,真有看后被吓一跳之感。

黄永玉在绘画界之所以被称为“鬼才”,是因为他的画似乎不合“画理”。中国画是水墨的艺术,而黄永玉的中国画除了水墨,更多的是靠五颜六色的颜料来表现。有人说他的中国画不正宗,黄永玉不仅不生气,还开玩笑道:“谁再说我的是中国画,我就告他。”黄永玉的“另类”,给我们艺术的创新应该具有启迪意义。

黄永玉一生爱荷,被誉为“荷痴”。他在北京通州有个院子叫“万荷堂”,院里种满了荷花,自称“万荷堂主”。他一有空就去赏荷,据说速写画了8000多张,荷花的千般姿态似乎都被他画尽了。他不仅荷花画得多,而且画法独特。传统中国画讲究“计白当黑”,而他早年画荷却“以黑显白”,如此反向继承,使荷花主体更加突出,色彩斑斓,也显得厚重而更有质感和力量感,焕发出一种蓬勃的野性之美。

这幅98岁时创作的《周先生》(图①),是展厅中他唯一一幅沿用早年典型画荷风格的作品,在暗背景下,浓艳、热烈的荷花愈发显得突出。右下角款字:“周先生呐周先生,没有污泥,您怎么看得到荷花呢?”黄永玉与《爱莲说》作者周敦颐隔空对话,认为“出淤泥而不染”中的“污泥”,给荷花提供营养,不应该是反面角色?“另类”、嬉笑怒骂的幽默老头,从中可见一斑。《周先生》

《相思一种,闲愁万端》,体现出一种画面构思的精巧。下部清逸雅致的工笔荷花,与上部浓黑的荷叶形成对比呼应关系,中间蜘蛛以一根丝线将叶、花两部分相连。相思之“思”,与蜘蛛吐丝之“丝”谐音,富有情趣。历代写意画荷名家多,如八大山人、张大千等。与他们传统泼墨法不同的是,黄永玉的泼墨法,在浓黑重墨上敷以浅层青绿,叶面边沿清晰,茎脉用金色线条勾勒,使叶面厚重而又富有层次。《相思一种,闲愁万端》

《歇口气》,黑色的花瓶给人厚重坚实质感,与大面积色彩明丽的莲蓬绿叶形成轻与重、明与暗的对比关系。落款“这里且歇口气,等待明年的花开”,表明作者虽为画莲蓬,其实心中想的还是荷花,可见“荷痴”之名不虚。画时96岁,落款一语双关,或有另一层意思:自己一生劳累,也该歇歇了。《歇口气》

作品《夏》,孤荷细杆长且直,更是“吓你一跳”。传统中国画,但凡树枝、花枝数条必有弯曲穿插,单条细直乃画之大忌。而在黄永玉的笔下,孤荷下方绘一跪着的人物,与荷花、荷盆形成三角形构图,细条虽长也呈安稳之态。右边3行落款,填补了右上方大片空白,使得画面和谐完整。

 “我画了几十年荷花,也费了不少心血。与荷花相处最难忘的是香港那年养的碗中莲。碗大范围居然皇皇然荷花一朵。此图即该年荷花变体也。”作品《夏》的落款之语,或可看作黄永玉一生爱荷、画荷的小结;也像作者自况,一生如夏花般色彩浓郁,“不蔓不枝”,不入时俗,高傲挺立。《夏》

[编辑:钟兴旺] 江西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论(0

相关阅读

看江西新闻

就上江西新闻客户端

省属重点媒体 江西手机党报

扫描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