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2024-07-01 22:34:36 来源:江西新闻客户端
文/晏承北
近些年的汛期,几乎每年都有英雄的躯体被洪魔吞噬,他们的英名,宛如风雨幻化成的云朵,依偎在彩虹之巅,回望在故乡的蓝天。
(一)
2024年6月,江西遭遇了今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降雨强度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强降雨。
6月25日傍晚,宜春市万载县黄茅镇洪炉村上空,不时燃起刺眼的电光,伴着滚石般的雷鸣,瞬间将黑云炸开了几道口子,瓢泼的大雨从光缝里倾盆而下。
洪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欧阳小平,整个人都像在红炉中煎烤一般,雷声响一下,心里就咯噔一下,人在家中,心早已到了村里。
还有9天就过60岁生日了!距7月3日“退休”也没几天了!该不该“多管闲事”?
雷电声、风雨声,没能挡住欧阳小平的心跳声。
“最近雨下得很勤,村里山塘水库多,我们要密切关注,做好巡查,万万不可掉以轻心。”欧阳小平先是跟村干部把严峻形势和利害关系讲清楚。
交代完了还放心不下,本来已经在村里走了一个来回,他又独自撑起还滴着水珠的红色雨伞、挽起还未干透的蓝色裤腿,径直地到村里风险点逐一复查。
在风中舞动的红伞,被雨水浸染得特别红亮,就像是山间迎风飘扬的一面红旗。
通过还原推理,不难想象,当他巡查到本村茶冲山塘时,发现塘水明显高于往常,如果再不把排水涵管的木塞拔出,就有大水漫坝的危险。
欧阳小平掏出手机,本想喊更多人过来帮忙,可眼看着天色越来越暗,雨下得越来越大,又到了下班的时间,他不忍心地把手机放回了口袋。
“山塘决堤将危及下游180多户、500多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人被大水冲走了怎么办?乡亲们的房子被大水冲垮了怎么办?”欧阳小平想想就发怵。
没等他想太多,他把雨伞往边上一放,左手拽着堤坝的草丛,右手清理完周边的杂物,用力地拉动着排水涵管中的木塞。
“哎哟!”欧阳小平不自觉地大叫了一声,左手抓着的草丛被连根拔起,身子一个踉跄就掉进了塘边的污泥里,手臂被划出了几道伤口。
欧阳小平咬牙忍痛爬起来,继续拉扯着涵管木塞,拉一下不行就拉两下、两下不行就三下,身子掉下去又爬起来,爬起来又掉下去,掉下去再爬起来……
“一、二、三!”欧阳小平早已筋疲力尽,但他还是自言自语地喊着给自己加油的数字,终于拔出了第一个木塞。
欧阳小平笑了,疏通的那根管道出现了咕噜咕噜的水流声,他顺着水流洗了洗泥泞的手,抹了抹被雨帘遮挡的双眼,泄洪流量还是太小了,于是他又俯身尝试着去拔另一根涵管木塞。
还没等他完全笑开,第二根木塞松动了,等他用力一拉,仿佛有一个大力士猛地一下将他拉进水中,管道彻底通了,强大的水压也把他一同吸入了水中。
村干部欧阳平生回忆:“事发当晚11点左右,我们在茶冲山塘排水管口处发现欧阳小平时,他仍保持着手臂伸向排水管道内清淤的姿势,但已无生命体征。”
在欧阳小平遇难的茶冲山塘排水管周围,至今卷着漩涡,发出湍急的水流虹吸声。180多户人家保住了,500多村民安全了,唯有欧阳小平走了,走前没有跟家人说上一句话,走后却成为全村人的声声牵挂。
为了守护万家灯火、美好家园,不畏艰险、不舍昼夜、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欧阳小平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生命的赞歌!
(二)
2023年7月29日起,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北京市连续遭遇强降雨。
1987年4月在江西宜丰出生的熊丽,从北京读完大学算起,已经在北京市门头沟区王平镇工作了13个年头。
暴雨来袭,王平镇全体包村干部都要驻村开展防汛指导工作。熊丽所驻的村子接到了随时转移120余村民的任务。
汛期亦是暑期,熊丽作为包村干部,同许多基层年轻妈妈一样,带着9岁的大女儿,一起住进了村子,参与防汛工作。
“雨下大了,你把女儿接回家去吧。”熊丽给丈夫电话说。
“下雨风大,晚上凉快,带来了衣服,冷就加上,千万要多注意!”丈夫赶来接女儿,带上了几件衣服,并反复叮嘱她注意安全。
“我不在家,把孩子看护好。空调温度不要开太低,看手机时间不要太长……”熊丽把丈夫拉到一边专门交代。
丈夫回过头来,又唠叨着嘱咐“注意安全、注意安全”。谁能接受,这一回眸话别,竟成了夫妻永别!
孩子安顿好了,没有了后顾之忧,熊丽满脑子都是想着如何在抗洪抢险中做点什么。
7月31日早上,村外的雨比黄豆还大,熊丽在村委会二楼窗户边来回走动,忧虑地向窗外望去。谁又能想象,这忧心忡忡的几步,竟成了她留在人世间、记录在监控中的最后的脚步。
雨越下越大,洪水席卷小镇,冲断了树木和电线杆,冲走了轿车,也冲垮了部分房屋……转移村民,刻不容缓。
村委会人手有限,加之有的年纪偏大,部分年近花甲。怎么办?谁能上?
熊丽站出来,“我年轻,让我上。”
村委会主任带着熊丽和另一名村干部,三个人穿上雨衣,二话没说就冲往转移村民了。
雨实在下得太大,看不清路,只好蹚过水流,摸索着,挨家挨户组织、协助村民转移。
村委会主任走过了胡同,叫唤完村民的名字,再回过头来喊两位同事的名字。一人回应接上了头,熊丽却一直没有回应。
顺着原路找回去,熊丽已经被坍塌墙体掩埋,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6岁。
如果说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不一定会带来什么,但对一名小学生而言,妈妈的骤然离去,毫无疑问是一声晴天霹雳。
“以后我没有妈妈了,想妈妈了怎么办?”刚过完生日不久的女儿问父亲。
“你有妈妈,你有一个时时在想着你、看着你的妈妈,妈妈去做英雄了,很长时间回不来了。”
女儿笑着脸哭着,无奈地看着爸爸。
爸爸也哭着眼看着女儿,心想着:“这样说,怎么能哄骗到已经读小学三年级的女儿!”
我们有理由相信,女儿尽管失去了妈妈,但她的内心多了一种力量,多了独立承受的力量,多了英雄母亲带来的力量。
熊丽走后,村民在追悼文章中留言:熊丽同志,我们是不会忘记你的。
我在想,人们最不该忘记熊丽的是什么?不顾安危、果敢逆行,奔赴抗洪救灾第一线,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顽强斗志勇挑重担,于危难中奋勇前行!
(三)
有人说经历过“七年之痒”,时间就能消磨掉很多东西。但对于痛失爱子的父母而言,七年后依然度日如年。
如今,距离九江市修水县大学生村官程扶摇牺牲已经整整七个年头,但他妈妈依然经常失眠,父亲仍无时无刻地思念着自己的儿子。
2017年6月23日晚11时,屋外雨声连连,家人早已入睡。程扶摇加完班回家后,一洗完澡便睡下。
24日凌晨1点多,程扶摇接到电话:“有两个村面临洪灾威胁,急需组织疏散村民”。程扶摇撂下电话,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生怕吵醒了父母、老婆和孩子。
冒着大雨来到镇里,立马跟着书记换乘坐皮卡车,赶去转移受灾群众。
皮卡车行至半途,迎面过来一辆铲车,司机闪灯提示并大声呼叫,车上人员依稀听到,“前面危险!前面危险!不要过去!”
程扶摇和随行同志想的一样,“就算有危险,也不放心,也要过去看一看。”
受到凶猛暴涨的山洪冲击,程扶摇和杭口镇党委书记匡美建、党委委员副镇长邓旭等三人被洪水卷走失联。
6月27日,程扶摇遗体被发现!
已经找了三天三夜,程扶摇的父亲当然希望尽快找到,但他又怎能接受真的找到!
“崽啊,我们回家吧!”80多个小时的找寻,再见已是阴阳两隔,程扶摇的父亲撕心裂肺地哭喊着儿子、捶打着自己,却怎样也唤不醒心爱的扶摇。
程扶摇不到两岁的儿子,甚至小得还不知道牺牲意味着什么,还不知道父亲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他。他只是哭着要爸爸,哭着抱怨:“爸爸,你为什么不抱我呀,你为什么不抱我呀?爸爸,你怎么不理我了?”
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只是有人在危难时选择无悔冲锋!
我经常在想,我到底应该向抗洪英雄学习什么?或许,我们应该学习英雄人民至上、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学习他们舍身忘我、冲锋在前的意志品质,学习他们立足平凡、追求崇高的优秀品格,学习他们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奋斗精神,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做时代的书写人、追梦的奋斗者。
欧阳小平、熊丽、程扶摇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英雄,都有一张靓丽的名片,那就是共产党员!他们就像是风中那一朵朵雨做的云,抬头可看见,低头便思念。
“三更风雨行,道义担肩,一念身心系乡梓。万里扶摇去,勋名载史,满城父老送英雄。”为了悼念抗洪英雄,七年前我也专门写了一组小诗,其中一首就是为程扶摇而写的,在党的生日里,重抄以追忆。
《我的灵魂本该如此安放》
我的灵魂该往何处安放
无端的巨浪
把我卷到了陌生的地方
这是我今生
最后一次迷茫
我的灵魂该往何处安放
彻夜的呼唤
让我读懂了公仆的担当
这是我今生
最后一次忧伤
我的灵魂该往何处安放
冰冷的脸庞
使我照尽了英雄的荣光
这是我今生
最后一次徜徉
我的灵魂该往何处安放
悬在妈妈的蚊帐
扣在爸爸的笔端
别在宝贝的衣裳
依偎在老婆的枕旁
我的灵魂该往何处安放
洒在杨坊的村塘
还给杭口的伙伴
顺着幕阜的山峦
激动着修江的波浪
我的灵魂该往何处安放
翔在欲断的鱼肠
游在憔悴的翅膀
绕在无力的船桨
守候在翘盼的坝档
我的灵魂该往何处安放
投在篮球的圆筐
跑在绿茵的赛场
索性就直叫我的绰号
黑摇、黑摇……
我的灵魂该往何处安放
浮在泛甜的云端
沉在双井的茶碗
回归在庭坚的故乡
安放在百姓的心房
在万千的祝福里
飞扬、飞扬……
我不想再飞扬
何必要彷徨忧伤
我的灵魂本该如此安放
在共产党的生日里
镌刻在鲜红的旗帜上
……
相关阅读
评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