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州区:打造“三张名片”,书写乡村文明善治新答卷
2024-06-21 11:22:27 来源:江西新闻客户端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胡芬)袁州区水江镇小洞村位于宜春、萍乡两市交界处。近年来,该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为抓手,挖掘特色资源打造红色名村,弘扬孝道文化优化乡村民风,发展产业促进村民增收。通过打造红色文化、孝道育人、假发产业三张名片,赋能乡村振兴建设,书写了一幅乡村文明善治的新答卷。
红色铸魂,赓续红色血脉
小洞村曾是湘鄂赣苏维埃交通队站点,中共赣西北特委驻地,1983年被民政部批准为革命老区。该村党支部因势利导,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村“两委”组织知名人士和本村革命先烈后代收集整理红色故事,保护修葺革命遗址,修建革命烈士纪念碑,小洞湘鄂赣苏维埃政府机关遗址于2018年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该村立足生态优势,着力文旅结合,打造红色名村,编印出版红色书籍,将其列为村民和学生的乡土教材;在便民服务中心设立红色文化长廊,不定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每个学期组织相关人士走进小洞小学讲述革命故事,进行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以革命精神引导全村人民向上向好,以红色文化书写乡村旅游新篇章。
孝道育人,涵养文明乡风
小洞村麻衣庙是水江镇孝道文化的发源地,2018年3月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村深挖孝善文化源头和内涵,村“两委”引导知名人士和热心村民于2020年初成立了袁州水江孝道文化研究会,将传统孝道文化的内涵与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开展孝道文化宣讲月活动,宣传孝亲敬老模范典型。
小洞村成立了一支以孝研会成员为主力的志愿服务队,以新修建的“孝道文化广场”为宣传主阵地,围绕“我们的节日”常态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通过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把党的政策送进群众心里。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评选表彰“最美婆媳”“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典型人物,依托“红黑榜”宣传典型事迹,曝光不文明行为,激发村民崇德向善的积极性。
产业富民,助力乡村振兴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小洞村地少人多,资源有限,在原有的花炮、煤炭两个主打产业退出以后,为进一步培育本土产业,该村瞄准假发特色产业,依托“亲情、友情、人情”三张牌,邀约在外发展乡贤回家投资兴业,着力发展发饰品产业,带动乡村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截至目前,返乡的小洞村民已创办假发厂8家,年总产值近3000万元;安置当地劳动力200余人,年发放工资在800万元左右。
同时,为使村里有钱办实事、做公益,近年来,小洞村“两委”想方设法发展集体经济,通过光伏发电、入股养牛、兴办企业等途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迈上了10万元台阶。筹资30余万元建设脐橙产业基地,为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再辟新径。致富产业的日益壮大,给当地村民带来了看得见的变化。
如今的小洞村已经成为一个发展欣欣向荣、村民安居乐业、游客络绎不绝的红色名村、经济强村、幸福家园,一幅“产业活、文化浓、前景好”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红色小洞徐徐舒展。
相关阅读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