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世发现!江西一地发现秦朝城墙遗迹
2023-11-20 17:24:04 来源:锐度新闻
深秋时节的鄱阳湖,水碧湖清,广阔的粼粼湖面上鲜有船只,蓼子花盛开的洲滩上,在秋日里显得格外安逸和宁静。地处鄱阳湖东岸的古邦鄱阳,有着百年历史的鄱阳中学居高临水,高高耸立在饶河北岸,据当地文化研究者介绍,这里古称本家山,战国末,吴芮以此为据,兴筑了江西最早的防御工事——土城墙。为考究其兴废之谜,江西省考古研究院的专家肖发标一行,与鄱阳当地的文化学者一道,认真进行着田野调查,以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古城墙遗址上的鄱阳中学
江西境内最早的城墙建筑
鄱阳县古称番(pó)公元前221年建县,是一座拥有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
据鄱阳历代府志、县志记载,鄱阳建县之初,鄱阳首任县令吴芮率民众在鄱阳始筑城池,城墙周长3.5公里〔另一说为9里18步〕,是为土城。三国吴周鲂任郡守时,增修至9里30步,于土城之东即从高门(月波门)以东修筑砖墙。宋嘉定年间(1208—1224),郡守史定之主持修筑水毁城墙时,直接东门口,周长增至12里,从此始有灵芝、朝天、永平(东门口)、鄱江(南门)、月波、濱州6座城门;并有瓮楼1座,窝铺76个,城楼12所,议事厅6间;跨壕吊桥三座分设在灵芝、朝天、永平城门前。历代水圮楼都曾修葺,在明代,修缮有四次,清代中后期,城墙屡毁屡修。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时任知府张检呈准上宪,拆城砖改旧试署建饶州中学。
1942年,日寇陷城侵掠,朝天门、灵芝门、濱州门、月波门一带被破坏殆尽,仅鄱江门残存。据今已81岁高龄的当地文化研究者陈先贤介绍,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城廓的范围和城墙依稀可见;自鄱阳中学往西北至姜家坝东南,姜家坝东南往东北至九条巷北的东湖边,土城墙依迹可循;20世纪60年代中,十八坊锅炉前至德化桥以东的200米,砖城墙尚有残余。后因城市建设之需,尤其近些年随着县城扩容,古城墙逐渐在人们视野中消失,不少地段沦为了居民住房的宅基地。
▲秦城墙遗址所在地
长沙王吴芮是鄱阳古城墙的修建者
鄱阳在周时称番邑,春秋时为楚东境。东周敬王十六年(前504),吴王伐楚取番邑。东周元王三(四)年(前473),越勾践灭吴,并其地,番属越。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楚灭越,尽取故吴地,番又属楚(一说楚灭越在周赧王九年,即前306年)。秦王嬴政二十四年(前223),秦将王—伐楚,虏荆王负刍,二十五年,定楚江南地,番邑为秦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统一中国,始置县,称番县,属九江郡。
鄱阳的缔造者就是吴芮,也是江西历史上第一位有名有姓者。他是吴王夫差的后裔,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并六国后,番君吴芮封为鄱阳县令。还在秦建国前,吴芮便来到番地开辟疆土,并在今鄱阳镇鄱阳中学校址地建寨筑城。秦为县令后,城址北扩,于是有了9里18步之说。
吴芮(前241—前201,西汉第一任长沙王)是吴国开氏始祖泰伯23世孙(也有人称为29世孙),秦末时因组织队伍抗击流寇而在鄱阳地区名声大震,被秦王朝称为“番君”,因重民命、施仁义、发展农业而广受尊重,投奔者甚众。陈胜、吴广起义后,他听从部将梅鋗的建议,大胆起用刑徒黥布即英布,并将女儿嫁给他。后追随项羽反秦起义,横扫赣、湘、桂一带,在攻咸阳等灭秦战役中贡献重大,因而被项羽封为衡山王。楚汉战争前夕,他在张良的劝说下,弃项羽而拥戴刘邦,并派百粤之兵溯湘水达便江至汉水而逼围项羽军,后被封为长沙王,成为西汉七大异姓王之一。
吴芮每到一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筑城,他在鄱阳时组织人力建筑了鄱阳古城;他到长沙也组织人力建造了长沙城池。据东汉应劭所著《汉官仪》记载,长沙的城池始建于战国时期。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湘水”篇中说:“汉高祖五年以封吴芮为长沙王,是城即芮筑也。”
▲明代御窑厂挑选处遗址所在地
明代御器厂(挑选处)在鄱阳
作为两千多年古邦的鄱阳,承载着不止是要重的历史,更有源远流长的文化。肖发标老师这次来到鄱阳,除对秦城址饶有兴趣之外,还关心月波门(高门)外的明代御器厂遗址——管驿前村西北老城墙一带。记者随同肖老师和当地文化学者陈先贤老师一起,实地探访了那一带的实际情况。
在现场记者看到,随意建造的房屋看似凌乱,但实际上有迹可循。这些高高低低的房屋,一律面向湖泊背靠古城墙。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背山面水的建造格局。
我们试图从当地居民的口中寻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但是可惜的是事情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顺利。我们只从当地居民的只言片语中,大致了解到,这一带曾经是一个专门转运瓷器的仓储地。居民也约从长辈的口中得知这里和景德镇有某些密切的关系。
根据正德《饶州府志》、万历《大明会典》的相关记载,景德镇从事生产窑的场御瓷和厂署,在饶州府治所在的鄱阳县城。作为管理机构的御器厂,在对比景德镇御窑遗址的考古发现,景德镇从事生产的官府窑场,在明代的始烧时间不晚于洪武四年,作为管理机构的御器厂建立于洪熙元年宣德皇帝即位以后,而御器厂从饶州迁往景德镇与生产窑场合一是正德六年以后的事。
鄱阳县历史悠久人口众多
鄱阳县境内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址,遗物亦有多处,属商代的有双港乡王家咀遗址,古南乡、莲山乡、双港乡都发现有商周文化遗物。说明那时鄱阳早期居民早在商周时期,其活动区域已相当广泛。莲山乡出土的春秋铜镜,更证明了周王朝的政治影响已伸入鄱阳县境内。
战国时,楚与中原国家一样,在县(邑)的上面设郡一级,如楚顷襄王二十三年(前274)收东地兵,得 十余万,西取秦所占江傍十五邑为郡,(10)楚考烈王时以春申君的十二个邑(县)为郡。春申君为令尹,曾 任命荀卿为兰陵县令。可见战国时“邑”与“县”的称谓上已完全混为一体,两者的职权范围也没有什么差异。吴芮的父亲吴申事楚考烈王,以罪贬谪于番邑为县令。秦制, 一县方百里,人口满万人以上称“令”,不满万人的称“长”,那时番县已是拥有万人以上的大县了。
饶州在唐末就是相当富庶的州府,在元朝,饶州路的人口竟然达到全国第一!如今,鄱阳县依然以户籍人口160万之多位居江西人口县级排名第一。
▲古月波门遗址所在地
古江西赣东北水运“交通枢纽”
鄱阳得名于鄱江即番水,江之北为阳,西汉故名。鄱江饶河又称,古称番水(或鄱水),是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饶州府治设鄱阳后,鄱江又称之为饶河。饶河汇有南北两个支流,北是昌江,南为乐安河。昌江与乐安河在鄱阳镇东首汇合后称之为饶河,曲折向北,在龙口或经尧山八字脑本港注入鄱阳湖。干流约长 30公里。
在以水运交通为主的时代,饶河汇昌江、乐安河之水注入鄱阳湖后,出湖口,通江达海。鄱阳码头显然具有商贸“通江达海”区位优势,一度成为了安徽西南、福建西北连接鄱阳湖水运的“交通枢纽”、货运中转站,享有“舟车四达”“百货归墟”之美誉,其在历史上的商业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考古专家发现的古城砖(供图)
饶州府城墙遗迹引起专家关注
2023年3月3号江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肖发标带队的考古队进驻鄱阳县,开始考古项目——《鄱阳县明代淮王府遗址考古发掘报告》编制工作。
对这座饶州府古城,肖发标心目中最关心的地方有四处:一是月波门(高门)外的明代御器厂(挑选处)遗址、二是郭西庙附近的宋代最大铸钱院——永平监遗址、三是大成殿周边的明代淮王府遗址、四是永福寺塔周边的南朝梁代鄱阳王府+宋代永福寺+明清饶州府治遗址。这四个遗址,任何一个,都可能有重大考古新发现。
“因为前两年都在景德镇做明清御窑厂遗址考古发掘,所以这次我们最想去看的是月波门外的明代御器厂(挑选处)遗址。结果,一到沿河路,就发现沿河路在做大规模的路面扩展工程,由两车道扩展为四车道,所以将沿河路靠城区一侧街面上的老旧建筑全部拆了,而且已经开挖了路基”。肖老师痛心地说。
▲考古专家发现的古城砖(供图)
“我们钻进铁皮围挡的路基施工现场,发现路坎下有很多民间‘淘宝人员’挖掘瓷片的‘盗洞’,明末清初的青花瓷片随处可见。不远处,还发现有上十人散布开来,正在挖掘瓷片”,肖老师这样描述。
肖老师介绍说,我们先是发现一堆有模印铭文的城墙砖,再根据这堆城墙砖的分布范围,断定这是明代饶州府南面沿河路的城墙遗迹。扩大调查范围,在距这堆城墙砖30米左右的西侧,又发现一堆呈南北走向的城墙砖遗迹。这是饶州府的南面城墙,正常应该是东西走向、呈长条形分布,但我们发现的这两堆城墙砖却是呈南北方向分布,而且宽度只有2米,它们之间,以及外侧都没看到城墙遗迹。据此,我们判断这应该是城门两侧的墙砖。
▲考古专家发现的古城砖(供图)
饶州府城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江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肖发标介绍说,从上面介绍的铭文砖上文字有两种,一种是鄱阳湖周边各府县督造官的姓名,一种是地方督造里甲,甲首与造砖人的姓名。
据《读史方舆纪要》载:“鄱阳城宋绍兴史定之为守,因旧址增拓至十二里,元亦因旧址。至正二十四年明太祖命改筑今城……”此砖可能是这次改筑所用的城砖。
清同治版《鄱阳县志》载:“元至正兵乱,守者旋为葺叠。至正二十一年辛丑(公元1361年)明太祖克江州,至鄱,书城隍之神于鄱江门外,祀以少牢,既乃翼骑而入,登郡治南城(鄱江门),即千户所前口楼……甲辰(1364年)大水,城圮,总制宋炳、知府陶安修葺之。“由此可知,公元1361年明太祖克江州(九江)后,鄱阳湖周围府县尽归朱元璋统辖,所以才能完成这批城砖的征调派烧任务。明太祖曾登鄱江门城楼接见当地父老乡亲,对鄱江门有特别好感,所以明太祖敕命改筑今城,摊派各府县烧造这批规格较高的城砖,修葺改筑鄱江门城门。
▲秦城墙遗址所在地
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明太祖朱元璋下令修筑饶州府城与鄱江城门楼的这段历史,不但说明在元末明初的历史过渡时期,饶州府城在明太祖朱元璋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而且证明朱元璋事实上在贯彻谋士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计策。也许正是在江西转战的这段经历,让他对江西烧造城砖的能力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才会有他登基称帝后,命令江西大规模为南京与中都凤阳烧造城墙砖的事情。从这方面看,饶州府城有可能是明太祖朱元璋最早下令修筑的府城。
▲历代城墙遗址地图
多方专家呼吁保护古城墙
鄱阳县城,历史上一直是郡、州、路、府、县治所。因地处昌江与信江交汇处,水上交通运输的便利,成就了古代鄱阳港口的繁荣,这里曾是“商贾凑聚”的八省码头,八方商贾云集,中外商货在此吞吐。饶州的特产汇聚于此,万年的米、浮梁的茶、景德镇的瓷、德兴的铜、铅山的纸,在这里转船上路,运往更大的市场。
早在唐代甚至就有遥远的波斯商人往来此间,史书就曾记载饶州名医郭常为来饶的波斯商人治病的传奇故事。明清时更是会馆林立,老字号名店鳞次栉比。从江西流传甚广的“金丰城银鄱阳”“铜袁铁赣”说法,也可知鄱阳在历史上的江西,无论是富庶程度,还是城墙的坚固程度,都是排在数一数二的位置。
历史总归是历史,新中国成立后的古饶州几经拆分,这个昔日的江南名府,泱泱大州,已经支离破碎:浮梁、乐平已隶于后来居上的景德镇市,余江划给了交通要枢鹰潭市,而鄱阳、余干、万年、德兴四县则附尾于上饶市(历史上的信州)。饶州大概是被现代中国分崩得最为支离的古郡。
在陈老师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找到了秦城墙的遗址所在地——黄泥岭的一段高大的夯土。现如今,这里已经被居民盖了房屋,或是开辟做菜地进行耕种。如果不是专家们的指点,谁也不会想到这是2000多年前的古城墙。
▲专家在考证城墙遗址所在地
江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肖发标老师强烈呼吁当地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鄱江楼等遗址的保护。
把鄱阳县城打造成为鄱阳湖东岸最耀眼的文化明珠,与南昌、九江呈三角鼎立之势,并树立饶州府城为古代海上陶瓷之路起点城市的文化品牌,重现饶州府在鄱阳湖东岸的政治、经济、贸易、文化中心的地位。
好在时至今天,鄱阳人仍有不少人习惯用鄱江门、灵芝门、永平门这些已经消失多年的饶州古城门名来标示方位。他们依旧真实记忆着往昔的岁月,就像人们无法忽视饶州这座古城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一样。
饶州古城,在鄱阳人心中的地位,她是鄱阳历史上一种永久性城市象征,一直都是鄱阳人的骄傲。如今饶州古城的轮廓,还是可以从老人们的点滴记忆或者翻阅文史资料,觅得几分古城的踪迹。(作者 张宇)
相关阅读
评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