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闻 > 文化 >有一种生活叫向往——龙文武《禾川流韵》读后感

有一种生活叫向往——龙文武《禾川流韵》读后感

2023-02-22 15:58:34  阅读:10363       来源:江西日报

文/易有斌

散文随笔集《禾川流韵》书影。

打开龙文武先生近日出版的散文随笔集《禾川流韵》,按捺不住,意拟先睹为快。

因为工作关系,认识龙文武先生已然二十余年。龙文武先生把散文随笔集命名为《禾川流韵》,体现了他对家乡故土的热爱之情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之意。“禾”者、水稻也,“川”者、河流也;“禾川”者,是为作者的老家,人文鼎盛庐陵之地、革命圣地井冈山下永新县县城所在辖地之地名也。“流韵”语出刘勰《文心雕龙·时序》“结藻清英,流韵绮靡”,自有“诗文流畅、富有韵味”之意。“禾川流韵”,让人产生田园悠然、书香氤氲的优美意境。

《禾川流韵》全书分为“岁月怀想”“校园记忆”“禹甸行吟”“海外文踪”四辑,共收录文章157篇,洋洋洒洒20余万字,包括人生哲思、读书感怀、书法心得、旧友印记、故土情深、中外游历等主题,记录着作者从青年到壮年学习、工作与生活的人生际遇、时光印痕和体验感悟,以及对人文精神家园的省思探寻、阐释品评和讴歌抒怀;其中部分文章还展示了作者在古体诗词、楹联创作、公文写作等方面的深厚功力,让本书形式更加多样,意趣更加饱满,内涵更加丰富。

除却少部分文字多年前曾在他的新浪博客、江西博客网等网络平台阅读过,书中的大部分文章,是我首回拜读。譬如当读到《我捡了红楼两块砖》《校报·心灵的花园》《前湖的野荞葱》等文章时,我不禁会意地微笑了起来,恍然时光重回到了从前,因为这些亦是我参加工作后经历过的人和事——作者“在修新阳明路拆除医学院红楼时捡了一块刻有‘八一’字样的墙砖”的独特经历我也拥有,在修路拆旧之前,我还特地带着妻小在颇具历史沧桑感的老建筑物前合影留念,并在拆除后亦捡了几块具有纪念意义的墙砖回家珍藏;校报,亦曾是我“心灵的花园”和“现实的土地”;而在某个春天里的学校前湖之畔某隐秘树丛草地上,我亦曾邂逅一大片青翠的野荞葱……

“书法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书法应定义为:通过书写文字符号来表达内心思想和精神活动的一种手段或途径。”“书法注定是孤独的,书法家注定是孤独的。”……作为一名书法家的散文随笔集,书中有多篇文章涉及书法理论、书法实践和创作心得。诚如作者在《深入传统,面对大师》文中写道:“传统是一种积淀,是每一个领域里跋涉与攀登者留下的脚印。大师便是路标,是行程中别致的风景。‘深入传统,面对大师’,是一种学习方法,是书法赏识的一条门径,更是艺术不死、知识不竭的源泉……”我想,这应该就是书法等艺术创作的真谛吧。

读书,应是作家的自觉,是题中应有之义,是一种文学本能的内驱力。《读司马光<夏日西斋书事>》《阅读习惯》《爱情·治学》《幽深幽深<一剪梅>》《诗无邪 学无涯》《七里滩声寄寂寥》《追念志摩》《爱情的容量》《重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等,无一不展现了作者读书学习之时的文思泉涌、触类旁通和旁征博引。此外,书中“2008年汶川地震灾区日记”“英国游学纪实”“家乡永新”“爱情亲情友情”等系列文章,读后亦是令人感怀。

要说书中哪篇文章令我印象深刻,实非《一分为三,作为一个哲学问题》莫属。用唯物辩证法的哲学观点来说,看待世界、事物和问题,应持“一分为二”(“非此即彼”)的方法论,但是此文中却抛出了“一分为三”的观点论(“彼、亦此亦彼、此”或者“彼、非此非彼、此”),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并且整篇文章论据详实,逻辑严密,娓娓道来,让人深以为然。

“在老家建一处依山傍水的住所。住所可以不要豪华但不能乏于精致,可以不要宽大但不失开阔。四周留有余地,等我退休回去,挖一口鱼塘,种一畦菜地,养一群鸡鸭,小菜足以自给自足。日课写字画画,无事植树种竹,闲时帮村民诊病。偶有逸致,请三五老友把酒闲谈,云里雾里。天热时去北边云游,天寒了去南边畅泳。虽不比庄生孟子,也恰似陶令陶朱。岂不快哉……”读到这里,我想应该能够引发诸多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乡村出身、现在城市或异乡工作和生活之人的同频共振吧。这段文字,仿佛瞬时楔入我的内心深处,我恨不能立马就能够实现这种闲逸的“田园生活”……

诚如作者感言:“我曾经挚爱过,激动过,苦痛过,迷茫过,喜悦过,憧憬过的;当我瞻视着时代的色彩与奋斗的历史进程,心中总充满着希望和力量……”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真挚质朴的情感流露,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注体察,以及对文学艺术、哲学人生等形而上问题的思考追索。

阅读该书之旅,亦是一程探寻奋进耕耘者的人生启迪、激励自身砥砺前行的心路历程。

[编辑:万芸芸] 江西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论(1

相关阅读

看江西新闻

就上江西新闻客户端

省属重点媒体 江西手机党报

扫描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