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交通大学:打造“疫”线思政“金课”
2022-04-11 11:08:24 阅读:11544 来源:华东交通大学
近日,华东交通大学的教师们从身边的故事切入,以专业的视角剖析,多措并举、身体力行为学生们呈现了一堂堂精彩的抗疫思政课、线上课、实践课。
深挖育人元素,上好抗疫思政课
“一看到群里征集志愿者的通知,我立即报名,随时准备上岗,这是我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上,该校经管学院2021级学生陈青英在线上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志愿者经历,自学校实行封闭管理以来,她参与了四轮核酸检测的志愿者工作。在陈青英所在的班级中,共有9名同学担任志愿者。
汗水浸湿防护服的医护人员、有召必回的退役大学生士兵、凌晨4点的学生志愿者、睡在办公室的辅导员、保障三餐供应的后勤工作者……一个个抗疫一线的真实故事成为了学生最好的思政课堂。
▲华东交大教师彭芳线上教唱抗疫歌曲
该校专业课教师也积极将这些生动素材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守好课程思政一段渠。该校艺术学院教师彭芳通过线上,教学生们唱《南昌是我,南昌是你》等抗疫公益作品,点燃学生战“疫”的信心;通过声乐演唱的形式,将抗疫歌曲作品进行传播,用歌声把爱传递下去。
该校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周洁在《计算机组成原理》线上教学中,坚持与时俱进,以基于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的新冠药物筛选合作研究成果入围国际戈登贝尔新冠特别奖评选为例,介绍国之重器——中国超算的逆袭史,以此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
拓展育人方法,上好抗疫线上课
在课堂上,如何让书本鲜活,让“云端”思政课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理论思考是该校思政课教师们重点关注的问题。
为保证疫情期间线上教学质量,该校教师张静第一时间联系学生做好开课准备,在教学中逐步总结出“1+1+1”教学模式。即“1”教师定时授课指导,按照课表安排在线上平台进行签到和教学,通过不定期发布习题、讨论、直播课随机提问等方式,让学生养成按时上课、及时提交作业的习惯,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1”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按照教学进度计划发布教学补充视频和学习纲要,帮助学生课后及时消化线上学习内容;“1”师生一对一线上沟通,在每次课程结束后对学生情况进行反馈和针对性指导,对因故缺课的学生进行重点帮扶,确保线上教学“一个不少,一个不掉队”。
不仅是育人途径的多重探索,如何通过时事热点联系课堂重难点也是教师们的关切所在。该校教师杨霞飞则以如何认识理解时代热点问题为导入,从专业的视角解疑释惑,用科学和理性说服人,从而激发学生的理论兴趣;以“学习+讨论+答疑”的综合形式为手段,保障线上教学效果;以“线上测验+线下实践”为载体,强化学生线上学习成效;以“线上调研+线上直播”为依托,实时把握学生学习动态,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课程教学一体化方案。
线上教学依然坚持每节课落实“上课礼”的该校教师李曦表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保持对课堂的敬意,“教师要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虽然上课方式改变,但是核心内容不会改变,疫情终将会过去,学习生活却仍然要继续。”
树立育人榜样,上好抗疫实践课
该校教职工们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校内外联动,共克时艰。在疫情防控一线践行初心使命,在靠前服务中主动担当,关键时刻冲在前沿,用实际行动彰显党员的先锋模范形象。
▲华东交通大学教师易修政在教室给学生进行线上授课程
该校青年教师易修政不仅每堂课都会提前找到设施完备的教室为学生直播上课,确保课堂质量;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响应“停课不停教”的号召同时,加入学校教工志愿者服务队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党员疫情防控突击队,为校园防疫工作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校园之外,居家隔离的教师刘文星也积极主动报名参加所在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关键在于言行一致,身体力行。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理所应当挺身而出,冲在一线,为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刘文星这样说。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华东交通大学教师或在校内,或在社区,用实践诠释了师者本色,为学生们树立起一个个育人榜样。(许笑阳 刘晓伟)
相关阅读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