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闻 > 农业 >碧水青山铺画卷,民丰物阜奏华章——中铁水利设计集团打造小流域综合治理典范

碧水青山铺画卷,民丰物阜奏华章——中铁水利设计集团打造小流域综合治理典范

2025-11-07 09:26:21        来源:江西新闻客户端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李志云、彭玏)河道旁,台阶上,几位村民正在河边洗菜;河水潺潺而下,不时有几只飞鸟翩然而过,在水面上留下一道道涟漪。

这是位于赣州市上犹县油石河畔一个普通的清晨。“这样安宁惬意的早晨,换在几年前,我们压根不敢想象。”村民刘先生说道。

曾经的竹头围流域,饱受水土流失的困扰。两年来,竹头围流域牢筑生态屏障,持续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铁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铁水利设计集团)创新设计理念,积极打造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上犹县竹头围小流域,探索了水土保持助推乡村振兴的生态清洁小流域新模式。

生态修复焕新颜

通过生态清洁小流域工程,生态修复共9个斑块,面积29.24km²,农村污水收集处理村组1个共38户,经果林改造312hm²,水土保持率提升了1.45个百分点,有效解决了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积的问题。流域内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1.48km²,项目区进入河道水质达Ⅲ类及以上,确保水清鱼悦、河道畅行。

小流域是水土保持的基本单元,也是生态环境修复与建设的关键点。竹头围小流域治理作为“园村模式”的升级版,为了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的问题,除了传统的生态污水净化系统之外,设计团队还创新了“鹅鸭-水生植物-鱼”共生互补的生态循环净化模式。这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方式,不仅能有效提高水体质量,更能提升水源的涵养能力,促进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恢复生物多样性。

以现有的自然资源为基础,充分发掘其生态潜力,将景观美化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实现了生态修复与绿色发展的相互协调,构建起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水画卷。

水土文章育新知

漫步在竹头围水土保持公园,生态净化塘里池水清澈如许,水面的芦苇与岸边的竹林交相辉映,道路旁树立着规范统一的水土保持标识,宣传栏中精炼通俗的语言展示着水土保持小知识,公园里不仅处处如画,更充满了水土保持的气息。

下游的樟树下水文化公园,由十余亩荒滩蝶变而来,在保留原有植被的基础上,结合湿地生境和水文化宣传功能重新整合分区。设计过程中,团队深入挖掘上犹江这一本土水文化元素,创新地将油石河自流引入,疏通园区内水系,由“死水”变“活水”;利用地形布设溪流模拟上犹江水系,打造“一江连五湖、一线串五珠”的水利微景观;在公园内设置休闲娱乐和水文化科普区域,将水土保持、水系整治等水文化知识融合在一步一景之内,寓教于乐,讲述“水”的故事。

绿水青山惠万家

“经过两年的治理,这水啊,如今都能照得见人影喽!”刘先生笑着掬起一捧清水。

推进以水兴业,助力乡村振兴。竹头围小流域治理工程的实施,不仅是一次水土保持治理的胜利,更是助力乡村振兴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充分融合的成功实践。如今成为村民们日常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生态环境的改善让当地群众更愿意留下来。不仅如此,治理后的竹头围小流域河水清可见底,两岸绿树成荫,山间百花争艳,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经过两年多的治理,竹头围小流域焕然一新,芳草萋萋、万木竞秀的景象成为村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丽景观。人居环境的优化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更加舒适的生活条件,宜居度的提升大大增加了村民们的幸福感。

绿色发展幸福源

设计团队牢牢把握赣州市“五个一工程”的总体思路,坚持山青、水净、村美、民富的目标,在治理过程中将水平阶、竹节沟、灌排沟、沉沙池、蓄水池等水保措施巧妙地融入油石乡油石嶂沃柑基地及笔架山茶旅基地建设当中,不仅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更让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小流域治理与产业提升的协同推进,建设美丽乡村惠及每一个家庭。

河唇村和花园村作为“江西省“十四五”省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通过开发6000亩悠然果溪谷和万亩笔架山茶旅基地,结合地方沃柑、茶叶种植基础,将特色农业产业与生态观光有机融合,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中铁水利设计集团作为工程的设计单位,科学推进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采用了滩涂改造、封禁及生态清洁措施等多种新型水土保持措施设计,通过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当地发展的现代化农村建设新路径。

围炉腾细雾,竹影映清流。如今的竹头围,一扫过去垃圾堆积、污水横流的光景,处处展现着小桥流水、万物更新的美好景象。当生态修复与乡村振兴相融,当自然财富与经济价值共生,竹头围的故事告诉大家:最好的发展,终将回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编辑:张金辉] 江西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论(0

相关阅读

看江西新闻

就上江西新闻客户端

省属重点媒体 江西手机党报

扫描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