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师范学院“行走+对话+创造”大思政实践育人模式显成效
2025-09-09 10:34:10 来源:江西新闻客户端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赵攀 万柏楷 范雯芩)2025年暑期,豫章师范学院组织13支“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暑期“大思政”实践队奔赴赣州、上饶、抚州、吉安等地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豫章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吴磊,党委副书记胡小萍现场授课。实践队围绕红色文化、书院文化、中华农耕文化、戏曲文化、茶文化、赣商文化等几大主线路,探索“行走+对话+创造”三维育人“大思政”实践育人模式,打造“学者导学+实景体验”研学链,通过与10余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对话,学生原创“贡稻凝香”万年稻作包装设计、餐具系列文创设计20余项;撰写《矿冶绿色转型的历程及生态修复技术发展——基于西华山钨矿旧址的调查》等调研报告20余篇,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样态传承”、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注入青春动能。活动累计在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发稿77篇,浏览量达39万次。
行走赣鄱传薪火,文脉寻根强自信
红色基因沉浸学。在南昌市青云谱区梅村梅汝璈故居,教师吴磊以《在历史镜鉴中砥砺复兴力量》为题开展思政课现场教学,生动讲述梅汝璈以“脱袍退庭”的法理抗争,最终为中国争取到按受降签字顺序排位的公正结果。学生原创视频在省教育厅视频号报道,排演《法槌下的正义抉择——东京审判》红剧,引导同学们在历史原境中去感悟“法槌上的民族脊梁”。
▲吴磊以《在历史镜鉴中砥砺复兴力量》为题开展现场教学
教师胡小萍为学前教育学院实践队队员沉浸式讲授“茶艺思政课”。她介绍起庐山云雾茶的清雅、宁红工夫茶的醇厚,井冈山茶区的红色传统,生动讲述了当年井冈山乡亲们用茶水支援革命的红色往事,引导同学们从饱含深情的“绿叶”,看如今铺就的一条助力乡村振兴的“金叶子”之路,悟“一片绿叶”点燃的乡村振兴新希望。
▲胡小萍为学前教育学院实践队员沉浸式讲授“茶艺思政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现场讲授思政课
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段建斌在八十农民上井冈展馆进行思政课现场教学。
书院文脉活态传。该校小学教育学院书院文化分队赴上饶市鹅湖书院等地开展沉浸式学习。队员们围绕“为学之方,治学之道”“现代科技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利弊”等议题,模拟“鹅湖之会”历史场景展开论辩,活动在省教育厅公众号报道。形成调研报告《文脉·自信·新生:数字化时代江西书院文化遗产的创新传播与青年认同研究》。
田野调研出原创,唱响赣韵传匠心
农耕实践砺担当。该校美术学院农耕文化分队来到万年贡米原产地,结合专业原创贡米包装设计、餐具设计,体现传统元素与现代创新,学生自导拍摄视频《端好中国饭碗》、形成论文《农耕非遗的艺术转化路径研究》,用实际行动守护其“形”,激活其“艺”,让老手艺在笔墨色彩中焕发新生命力。
非遗创新展活力。该校音乐舞蹈学院戏曲文化分队在南昌县采茶剧团协助整理《方卿戏姑》等唱词档案;跟着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魏筱妹学习“云步”“水袖”。共完成4份非遗档案增补、2则民俗故事白话译本,拍摄《非遗里的初心》短视频等,真正将“听”转化为“研”的实效。南昌县采茶剧团副团长胡美金点赞:“这些年轻人把创新思维带进了剧团。”
赣商精神促发展,产研融合助振兴
赣商精神启新程。该校外国语学院赣商文化分队赴铅山县河口镇,在行走中体悟烽火岁月里红色赣商的赤诚担当。队员们穿行于河口古镇的青石板街巷,在文史学者杨必源的引导下开展实地调研,将收集的史料整理成中英文双语展板,返校宣讲,同时形成《红色赣商文化文旅融合发展》调研报告。队员丁文星感慨:“从蜡纸油印到石印机轰鸣,红色赣商用‘土法创新’打破封锁,这种‘没条件就造条件’的韧劲,是最动人的精神密码。我们要读懂历史,更要传承这份绝境中求突破的信念。”
矿冶科技赋动能。“生产线如何实现钨矿伴生资源全回收?”在大余石雷钨矿,该校生态与环境学院矿冶文化分队队员们带着出发前准备的20余个专业问题,与企业负责人展开“对话式研学”。队员邝浚颖结合专业知识提出建议:“能否将修复后的林地划为实践基地?我们可以定期监测土壤数据,为企业提供生态评估报告。”从“边开采边修复”的流程设计,到“废水零排放”的技术创新,师生们先后形成调研报告、评估报告10余份,实践成果有效反哺社会发展。
相关阅读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