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闻 > 教育 >青春赋能非遗,多维助力乡村振兴——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青春赋能非遗,多维助力乡村振兴——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5-07-22 12:19:28        来源:江西新闻客户端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王永坚 肖玉婷 艾杰浩)为引导青年在服务基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7月9日至15日,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暑期“三下乡”“赣青筑梦”社会实践团深入井冈山市茨坪镇,开展为期7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以“生态调研+红色教育+非遗传承+法治普及+公益服务”五维联动为抓手,用青春智慧为革命老区注入发展新动能,书写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绿色生态调研: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实践团抵达茨坪镇下庄村后,通过走访村委会、党群服务中心、访谈村民等多维度调研,对当地基本情况有了初步了解。队员们首站走进了当地森林生态科普体验馆与行洲保护站,系统梳理井冈山生态文明建设脉络。紧接着,实践团跟随林场负责人来到了朱砂冲林场实地考察,重点学习草珊瑚、岗梅、黄精等林下经济作物的生长特性、药用价值及经济价值,并提出“林药复合种植模式优化”等建议,助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最后,实践团尝试以专业技能赋能乡村振兴,帮助下庄村锦绣黄桃产业设计“黄小桃”IP形象,拍摄宣传短视频,通过抖音等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双轨宣传,助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帮助中华鲟养殖基地制作养殖知识图谱与宣传海报,推动生态养殖模式可视化传播。

红色基因传承:赓续红色血脉砥砺担当

依托茨坪镇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实践团开展了“徒步丈量革命热土、聆听革命后代讲故事、共绘红色标语”等实践活动。晨曦微露,实践团便从下庄村出发,踏上了6公里的徒步征程,直抵茨坪镇。一路上,山路蜿蜒,汗水早已湿透衣襟,但没有人喊苦喊累,因为每个人心中都燃烧着一股红色力量。

在王佐故居,烈士后代王生茂动情讲述祖父“一根扁担上挑家国”的壮烈事迹;在行洲村红军标语群遗址前,队员们手持测绘工具临摹“工农革命万岁”等斑驳标语,将“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新时代口号融入艺术创作,让历史回声与青春创意共振;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辅导员艾杰浩以“引兵井冈”史实为轴,带领队员们在文物与书信间梳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脉络;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队员们驻足、沉思、缅怀,这不仅是一次实践,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一次与历史的深情对话。红色力量在偶遇合肥工业大学实践团后焕发了新活力,一场跨越500公里的青春邂逅悄然展开,没有精心设计的仪式,只有对红色文化发自内心的共鸣。队员们在行走与感悟中完成了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筑牢了红色信仰之基。

非遗学习:传承竹韵助力振兴

实践团经过与当地村委会、朱砂冲林场工作人员的交流,前往下庄村周边的竹林基地开展实地考察。井冈山竹林茂密、种类丰富,为竹编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实践团在下庄村有幸访谈到一位老艺人,他在古树下行云流水般制作竹扁担,并手把手现场教队员们操作,队员们感悟:“看起来普通的扁担,做起来工序挺复杂的,原来一根扁担承载着千年的生产智慧与文化温度,我们要好好学习并传承下去”。随后,实践团结合“二十四节气”这一主题,指导当地儿童制作竹编画,从固定竹片到穿插编织,孩子们在动手中感受非遗魅力,作品生动地展现节气故事,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的融合。实践团以青春之力守护非遗,用竹编技艺激活文化动能,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青春活力。

网络普法宣传:筑牢乡村数字防线

实践团携手下庄村村委会以“课堂深耕+入户播种”双轨普法模式开展“网络普法进乡村”公益服务活动,活动聚焦“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安全共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三个核心内容。课堂上,实践团以“网络迷宫大冒险”互动游戏为载体,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转化为沉浸式故事场景:通过动画演示电信网络诈骗套路、情景模拟个人信息泄露陷阱,引导儿童举起“法治盾牌”道具,在游戏中掌握防骗技能,为乡村点亮“法律灯塔”。同时,为了让普法清泉浸润每家每户,队员们顶着烈日开展“入户播种”,携带自制“网络法治百宝箱”走村串户,用通俗语言讲解法律知识,手把手教老年人清理手机恶意软件、设置安全权限,确保普法宣传无死角。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李亮华点赞道:“这些大学生带来的不仅是法律知识,更是与时俱进的守护。他们为村庄构筑的数字防线,正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软实力。”

公益服务行动:温暖乡情显担当

实践团深入下庄村一线,以“青春乡约绘新卷,公益服务暖人心”为主题,开展系列公益服务活动,队员们立志用青春力量服务乡村、温暖民心。在下庄村党群服务中心,实践团为乡村儿童开设马勺脸谱非遗科普课堂,通过图文讲解、互动问答等形式,生动讲解了马勺脸谱的历史渊源与艺术特色,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童心中悄然萌发。针对夏季溺水隐患,队员们以真实案例和互动演示增强“防溺水”“六不准”意识,为乡村儿童筑牢生命安全屏障。队员们还走进困难户家中,帮助老人们晾晒粮食、生火做饭、清扫马路,与老人拉家常、问冷暖。当镜头定格下老人饱经风霜却由衷绽放的笑容时,这份朴实的幸福正是队员们心头最珍贵的回响。

从田间地头到红色故居、从非遗科普到法治进村、从产业品牌塑造到暖心公益进户,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赣青筑梦”实践团以脚步丈量乡土,以专业服务基层,以创新赋能振兴。队员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当青春智慧融入乡村振兴,新时代的青年力量就能在广袤乡村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壮美画卷。


[编辑:黄呈晨] 江西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论(0

相关阅读

看江西新闻

就上江西新闻客户端

省属重点媒体 江西手机党报

扫描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