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开展红色走读实践活动
2025-07-11 13:32:21 来源:江西新闻客户端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魏亚冲 董慧婷 胡婷 吴怡)7月9日至11日,豫章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追寻那一抹红”团队跨越赣鄱大地,以脚步丈量红色热土,沿着革命烽火、卫国征程、改革浪潮的历史脉络,开展了一场追寻初心、感悟担当的红色之旅。
小布星火:宗祠灯影映照初心
在赣州市宁都县小布镇龚氏宗祠的革命先辈旧居前,队员们仔细聆听中共苏区中央局、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的峥嵘往事。木梁上悬挂的马灯,仿佛仍映照着那壮阔图景。移步张氏家庙,来到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旧址,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队员们轻抚总政治部旧址的木格窗棂,仿佛触摸到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源头活水”。
石刻标语:民心铸就铮铮誓言
▲队员仔细观察墙壁上的革命标语
熊氏宗祠内,斑驳的墙面上,“士兵不打士兵、工农不打工农”等标语历经九十余载风雨依然清晰可辨。队员们凝视着这些笔迹,仿佛穿越时空,看见红军战士挥毫时的坚定身影。队员董慧婷在此进行了一场微宣讲,她感慨道标语是初心烙印,更是穿越时空的承诺书。
电波破晓:深山埋下强国基因
▲队员深入采访熊天星
在龚氏家庙,黄慧君讲述了红军第一部无线电侦察台的故事。参观后,队员们与熊氏宗祠的第十七代传人及守护人熊天星围坐一起分享一路的感悟,当熊天星说到“保护好这些革命遗迹,就是守护我们的根”时,队员们对熊天星的赤诚肃然起敬。这场特殊的移动“思政课”,让红色精神变得如此具体而真切。
宁都思辨:淬火成钢的基因
▲队员聆听宁都会议历史
小源村曾氏家庙的木门吱呀作响,将队员带回1932年的历史现场。宁都会议旧址斑驳的桌椅间,仿佛仍回荡着红军前途的激烈论辩。队员王韬翔在当年乡村大学的讲台感慨:“真理在争辩中明晰,道路在修正中坚定——这是共产党人百炼成钢的基因”。窗外稻田青翠,室内思想激荡,大家热烈讨论的剪影,与九十年前探索救国之路的身影在此重叠。
烽火传承:跨越战场信仰接力
▲队员采访90余岁抗美援朝老兵张沛坤
在抚州市宜黄县圳口乡,90余岁抗美援朝老兵张沛坤胸前勋章闪烁,他将抗美援朝那段保家卫国的历史娓娓道来。队员们肃立聆听,感受着那份穿越硝烟的忠诚与担当。临别时,老人坚持送队员们到村口,这是老兵对青年的守护,也是对新时代青年无声的期许。队员们目光相接,心中涌起的是对历史的深深敬意与接续奋斗的责任感。
小道春雷:锉刀凿开新时代
▲队员们参观小平小道
行程向北延伸至南昌小平小道。陈列馆内,一把锉刀静卧展柜见证了中国道路的沉思与破局。当队员们在小平小道尽头回望,深刻领悟到,一条用初心铺就的道路在历史纵深延展,它始于小布宗祠马灯下的星火,穿过宁都会议真理辩论的激流,铭刻于宜黄村口张沛坤老人讲述的卫国忠魂,融进南昌车间锉刀打磨的春雷,终将由青春之肩担起民族复兴的伟业。
相关阅读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