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共享电动自行车“驶向何方”?
2024-12-04 20:40:22 来源:江西日报
▲上海路的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均被共享电动自行车占据。 摄影丨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蔡颖辉
▲停车场内被扣押的共享电动自行车。摄影丨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蔡颖辉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蔡颖辉)从最高峰时的40余万辆,到如今的11万余辆,南昌市的共享电动自行车行业与其他互联网新兴行业一样,经历着从野蛮生长到精细管理的过程。而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南昌市众多共享电动自行车的从业者都陷入了焦躁迷茫的情绪当中。
2021年8月,南昌市为了治理共享电动自行车乱象,采取招投标的方式允许5家企业在市内投放共享电动自行车,到今年11月30日,5家企业签订的投放车辆服务合同全部到期。下一步是市场全部放开,允许符合规定的共享电动自行车自由投放,公平竞争?还是重新“洗牌”,再进行一次招投标?随着11月30日合同到期,“城内”的5家企业想固守市场份额或者重新分蛋糕,“城外”的企业急于冲进市场抢占份额,而南昌市的相关政策迟迟不出台,给管理部门带来了压力,也给市场带来了想象空间。
新行业给城市管理带来不少新问题
2021年,南昌市以招投标方式布局了南昌市共享电动自行车市场份额,确定由“滴滴青桔”“哈啰”“美团”“公交顺道”“小遛”等五家企业各中标1.6万辆配额。不过,随着多年运行,原本五家企业“均分天下”的局面随着“滴滴青桔”后来在南昌再次增加3万辆配额发生了变化——“滴滴青桔”的市场投放量增至4.6万辆,占据南昌市场近半份额。同时,随着管理部门要求企业接入管理平台、随车配备智能头盔等各种管理手段与安全措施的执行,各投放企业均调整上涨了单价或缩短单价能够骑行的时长,服务水平也参差不齐,不断冒出的新问题导致相关管理部门头疼不已。
“共享电动自行车确实很好地解决了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特别是地铁站到周边3公里范围之内的衔接,但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地铁站附近出现的共享电动自行车‘潮汐式’包围。”青山湖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早晚高峰时段部分地铁口会出现共享电动自行车包围地铁站的乱象。
12月2日中午,记者在上海路辛家庵地铁站附近看到,乱停放的共享电动自行车不仅把人行道堵死,连非机动车道也被堵死。严重影响市容,也带来安全隐患。
“共享电动自行车在城市道路上乱停放的问题已经成为‘顽疾’,非常难整治。”城管执法人员告诉记者,由于企业配备的运营人员工作不到位,对城管巡查中发现的乱停放现象不能及时响应清运,城管执法人员由于人手与设备的缺乏,对重量颇重的共享电动自行车难以扣押,由此又孕育出一个新行业——第三方搬运公司。
“按规定谁扣车谁付拖车费与一定时间内的停车费,但有些第三方公司在接受城管指令,扣押乱停放的车辆后,企业要去取车必须缴纳停车费与拖车费,不然就不放车。”某共享电动自行车企业人员告诉记者,高峰时取车费用在50元/辆以上,“将共享电动自行车拖进停车场就能收50元,暴利导致第三方公司在没有城管的指令下也到处拖车,甚至把摆放整齐,停在线内的车辆也全部拖进停车场。这种过分的行为导致有企业向国务院督查平台举报,今年上半年国务院专门派出督查人员到南昌调查此事,并责令某区城管取消与第三方的合作,并退回向多家企业收取的百余万元拖车、停车费。”
不仅给城市管理带来难题,共享电动自行车在交通安全上也同样带来一些隐患。共享电动自行车经常丢弃在快速路、一辆共享电动自行车带3个成年人、头盔清洗不及时导致骑行人不愿佩戴安全头盔……这些共享电动自行车带来的“麻烦”也让路面交警诟病不已。
“在日常执法中,发现共享电动自行车骑行人有带人或不戴安全头盔的违法行为,骑行人看见前方有交警,经常是把车往路边一丢,走开后再锁车,形成了新的安全隐患。”有路面交警向记者表示,这5家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不按照交警要求,对骑行人的违法行为进行追责,也是导致共享电动自行车难管理的原因之一。
合同到期 新政策迟迟未出台
也许正是因为城市管理部门对共享电动自行车乱停放问题“受伤”最深,所以此次合同到期后,南昌市城管部门提出要在目前11万辆共享电动自行车的基础上减少份额,这个消息让整个行业从业人员颇为紧张。
“互联网企业管理是很冷酷的,如果丢掉市场份额,那这个城市整个团队大概率会被裁员,这种情况在其他城市已有不少先例。”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随着合同期结束的到来,共享电动自行车企业的相关负责人都在打探消息,有的甚至为了保住现有市场份额开出数目惊人的“赏金”。
“南昌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在今年6月18日已经发布《关于废止南昌市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运营服务商招标项目的公告》。公告中明确提及废止2021年8月该中心委托招标代理机构实施招标的《南昌市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运营服务商项目》。凡符合规定的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企业均可在南昌市建成区范围内投放和运营共享电动自行车,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某共享电动自行车品牌的运营人员告诉记者,当他们在向交管、交通部门申报上牌,进入南昌市场运营时,得到的答复是仍需等待市政府发布新的政策。
“我们的压力也很大,非常希望后续的政策赶紧出台。”南昌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后续政策不明朗,目前在运营的共享电动自行车打报告更新车辆被叫停,申请上牌想进入南昌运营的共享电动自行车企业也被挡住,都在等“鞋子落地”。
记者采访到,曾有一个后续运营的版本获得市交通运输局、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交通管理局共同商讨认可,内容大致为城区内减少共享电动自行车数量,改为投放共享自行车,主城区外允许投放共享电动自行车。“这个方案企业肯定接受不了,共享自行车与共享电动自行车的利润天差地别,这些企业肯定会通过各种渠道施加压力,希望能继续运营共享电动自行车。”业内人士表示,在政策正式出台前,一切都是传言。
12月2日,记者联系南昌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询问共享电动自行车后续运营政策何时能出台,对方明确告诉记者,目前方案还没有确定,仍需等待领导开会讨论,确定后颁布实施。
编辑:侯艺松
复审:吴剑锋
审签:李颖
相关阅读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