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闻 > 教育 >我省科研团队在焦虑障碍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我省科研团队在焦虑障碍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2024-10-08 20:47:50        来源:江西日报

 ▲ 科研人员观察脑细胞的活动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旻)杏仁核,因与大众关注的焦虑、抑郁等有关,近年来逐渐为人们所知晓。9月,2023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奖名单公布,《焦虑障碍发生的杏仁核环路和分子机制》项目成果被授予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个与杏仁核有关的科研项目缘何能拿到获得江西省科学技术奖,其科学意义及潜在市场价值是什么,带着问题记者走近南昌大学生物医学创新研究院潘秉兴教授科研团队。

作为《焦虑障碍发生的杏仁核环路和分子机制》项目第一完成人,潘秉兴对项目阐述道:“日常生活中,谈到一个人精神不大正常,会戏谑说‘神经搭错’。事实上,‘神经搭错’是有真的科学道理,焦虑障碍的患者确实有神经搭错的问题,我们研究的重点,通俗地说就是究竟哪里搭错了。”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2年《世界精神卫生报告》,大概全球每8个人中就有1个人存在精神健康方面的问题。目前焦虑障碍发病率位居所有精神疾病首位,其中青少年和老年人发病率高,这就是此项研究的重要背景。

焦虑是人们在面对压力(应激)或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时产生的一种常见负性情绪反应。适度的焦虑反应可提高个体警觉水平,动员更多的体内资源应对环境变化,促进个体的生存和发展;而持久、过度的焦虑则是焦虑障碍等多种重要精神疾病的核心症状。

2013年,潘秉兴科研团队启动了这项研究,他们制作了许多动物模型,深入了解引发焦虑障碍等精神疾患的各种生物及非生物学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促进精神疾病发病的精准生物学机制。“我们制作的动物实验模型有一种是,让小鼠生活在具有攻击性的动物身边,长期处于压力之下它连糖果都不吃了,原本糖可以说是所有动物的‘最爱’,属于能量的来源,小鼠放弃了糖果,在一个侧面说明精神上出现一些问题,我们对此展开细胞和分子方面的研究。”潘秉兴表示。

医学研究表明,位于大脑颞叶深处的杏仁核区作为负责情绪表达调控的核心脑区,杏仁核基底外侧区(BLA)神经元激活水平和时程与焦虑情绪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密切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杏仁核基底外侧区内的不同投射神经元虽然在空间分布上混杂交错,却有着特定的下游支配脑区,由此构成不同的神经环路。但这些连接与功能各异的杏仁核基底外侧区(BLA)投射神经元在慢生应激过程中出现哪些结构与功能改变、以及它们如何参与焦虑障碍的发生尚不清楚。

潘秉兴的科研团队通过建立慢性应激(压力)诱导焦虑障碍的动物模型,系统研究了慢性应激对杏仁核基底外侧区(BLA)内具有不同连接特征的神经元(如投射至背内侧前额叶皮层、投射至腹侧海马和伏隔核整合上游脑区突触输入的调控,以及对它们自身结构与活动的影响。“12年前我们启动这项研究就做了多种动物模型试验,逐渐找准了方向,发现控焦虑障碍发生的杏仁核神经环路机制,并通过脑细胞研究探讨了分子机制,取得了原创性研究成果,这有望为临床治提供助力。”潘秉兴表示:“临床上的抗焦虑药物虽能在一定程度尚缓解焦虑障碍患者的症状,但药物往往覆盖整个脑区,存在着疗效不理想、副作用明显等问题,明晰焦虑障碍发生的神经环路与分子机制,可以为精准、靶向干预相关精神疾病提供实验依据与理论支持。”

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处负责人刘清梅认为,根据我省取得国家科技奖的成果来看,基础研究与周边省份相比仍然较为薄弱,因此亟需强化科技创新支撑,鼓励这种原创性的基础研究。

这一研究项目围绕焦虑障碍产生的杏仁核环路和分子机制,在分子、突触、细胞、环路以及动物行为水平等多个层面解析杏仁核不同神经元在焦虑障碍发生中的作用和具体的调控机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原创研究成果,相关的科研成果发表在 《Biological Psychiatry》以及《Nature Communications》等知名期刊,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提升了南昌大学生物医学相关学科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对于防治日益频发的神经精神疾患、减轻社会和家庭的卫生负担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对于下一步研究方向,潘秉兴表示:“科研团队将进行更为精准的神经环路研究,这样的研究会虽然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但相关成果有望为开发高效、精准的精神疾病干预策略提供依据,今天的创新很可能会改变明天的生活。”

编辑:朱宸廷

复审:吴剑锋

审签:陈化先


[编辑:朱宸廷] 江西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论(0

相关阅读

看江西新闻

就上江西新闻客户端

省属重点媒体 江西手机党报

扫描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