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体系 推动江西高质量发展
2024-08-22 14:54:31 来源:江西新闻客户端
作者丨李钰妍
当前,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趋势日趋明显,智能化正成为新能源汽车竞争的“下半场”。《江西省未来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3-2035年)》已将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作为重要发展方向,意图抓住万亿级市场发展机遇,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江西省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江西省智能化新能源汽车已形成自“三电系统”到整车较完备的产业链。全省汽车产业拥有规上企业395家,汽车生产企业44家,其中整车企业13家,专用车企业31家,产品涵盖商用车、乘用车、专用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等,2023年汽车产量48万辆,同比增长12.2%。江铃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011亿元,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249位,全面加速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推出大道EV等9款全新智能电动汽车产品抢占市场。比亚迪、吉利等行业龙头企业纷纷落户江西,提升江西省汽车产业发展水平。欣旺达、孚能等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为8.3GWh和5.94GWh,排名国内第8位和第9位。建成了南昌小蓝经开区、南昌经开区、南昌市新建区、抚州高新区、赣州经开区五个省级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形成了配套成熟、集中度高的产业集群。上饶全国首个基于5G网络的新能源智能化汽车综合试验场即将进入联调联试阶段,成为汽车制造商进行新车型测试和评估的首选之地。
二、江西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
1.新能源车规模小、品牌弱。相较于燃油车复杂的内燃机结构,电车的动力系统更容易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控制。但江西省电动新能源车规模小、品牌弱,2023年江西省新能源汽车生产量为8.6万辆,仅占全国产量的0.9%。省内汽车产业龙头企业江铃汽车2023年新能源销量仅有4600余辆,仅占其总销量的1.5%。江西整车企业特别是乘用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尚未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比亚迪和吉利虽然是顶级品牌,但只是在江西制造电池和部分车型,难以成为江西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代表。
2.产业链不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江西省虽然有联创电子、欧菲光等国内领先的硬件生产企业,但总体来说智能网联相关设备、智能座舱等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较少,智能网联汽车带动全省汽车制造业发展仍有些乏力。
3.人才匮乏,可持续创新能力不强。省内汽车行业高端研发人才仍然集中在传统汽车及零部件方面,在芯片、传感器、软件开发等高精尖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储备不足,技术研发水平不高,阻碍了传统汽车产业的智能网联转型。
三、江西省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建议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是集机械、电子、计算、感知、视听、储能等多项技术为一体的“大号终端”,对制造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因此,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对于推动江西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建议:
1.建立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链长制度。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从装备制造产业链中单列,并由省政府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江铃集团等任“链主”企业,共同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通过“链长+链主”,加快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体系。
2.盘活企业存量资源。在整车方面,鼓励国内头部汽车生产企业与国机智骏等省内现有车企开展资产重组、产能合作等,全力盘活现有资质、产能,逐步解决产能利用率不高问题。加快重组后的整车企业战略转型,共同开发、引进新能源新车型,打造过硬拳头产品。推动江铃控股导入长安汽车新款产品,实现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发展。不断巩固江西商用车国内领先地位,推进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江铃电动皮卡销售,尽快提升国内新能源汽车细分市场占有率。在零部件方面,加速整合福特及长安优势资源,围绕“三电”、线控底盘、智能传感器等重点环节加速布局。发挥主机厂牵引作用,推动汽车电子、转向系统等传统汽车零部件器企业向自动驾驶、感知定位、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等领域转型升级。
3.推动共建产业创新生态。建立智能汽车产业发展“1+1+1”生态模式。首个“1”是传统整车和零部件参与,搭建整车与零部件、原材料、电子信息等相关企业协同对接平台,支持“链主”企业和“链星”中小企业加速转型升级,引进和培育一批车载操作系统、智能数字化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智能座舱等方面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延长补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条。第二个“1”是信息通信技术企业参与,鼓励造车新势力、互联网企业、科技企业与传统整车厂商跨界合作,重塑智能网联汽车产品价值分配。支持省内企业与华为、腾讯、百度等组建战略联盟,利用科技企业在软件算法、高精度地图、智驾系统等方面优势以及在智能驾驶累积的大数据,推动智能网联化快速发展。第三个“1”是政府参与。各级政府要加快车路云、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支持南昌申报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重点推进南昌经开区、小蓝经开区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以安全出行为前提,逐步对高级自动驾驶进行半开放和开放道路测试。由政府牵头,依托省汽车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南昌智能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共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立面向全省的协同创新体系。用好上饶新能源智能化汽车综合试验场,提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检测和认证能力。
4.重视场景示范应用。在南昌、九江等地建设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场景的基础上,推广车联网在园区、机场、矿山等区域的智能公交、智慧物流、智能环卫等示范应用。继续扩大道路测试点和测试场景,积累智能驾驶数据,提升智能驾驶能力。推动公交、出租、公务车等车辆率先装配C-V2X车载终端,鼓励江铃等本地整车企业前装毫米波雷达、摄像头、激光雷达等智能网联汽车相关设备,逐渐推动车路云协同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量产。将VR技术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提供VR驾车极致体验,营造智能网联汽车的未来感、科技感。
相关阅读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