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闻 > 文化 >万山磅礴看主峰

万山磅礴看主峰

2021-09-02 10:48:15  阅读:18927       来源:江西新闻客户端·江西日报

文/宋海峰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6周年。

让我们走进历史——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站在广场前,凝望着“残历碑”,那碑上日历定格在中华民族刻骨铭心的一天:1931年9月18日。那天晚上,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南满铁路路轨,嫁祸于中国军队,并以此为借口突袭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九一八事变'爆发。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不到三个月时间,美丽富饶的东北全境沦陷。

沈阳皇寺路福安巷3号,中共满洲省委旧址。'九一八事变'第二天,中共满洲省委在这里召开紧急会议,发表《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号召东北军民不投降、不缴械,带枪到农村去,发动游击战争。

这是中国的第一份抗日宣言,也是世界第一个反法西斯战争宣言。1931年11月2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表对外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反对日本侵略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一系列抗日宣言,犹如声声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面对侵略不屈服的抗争精神,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浴血奋战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灿若群星的英雄闪耀在历史的天空——

1940年2月23日,被敌人围困在冰天雪地里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以身殉国。杨靖宇牺牲后,敌人残忍地将他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展现了为民族尊严而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

1942年2月12日,受伤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落入敌手,严刑之下,英雄的身躯满是伤痕,鲜血早已渗透了他的衣衫,可他依然誓死不降,“死也要死在东北抗日战场上”,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抗联将士付出了巨大牺牲,牵制和消灭了大批日军,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北京,卢沟桥。那斑斑驳驳、凹凸不平、积满了雨水的旧条石,把我带进了1937年7月7日。是夜,侵华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悲观气氛笼罩全国。“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

细雨绵绵中,踏着湿漉漉的青石路,我走过卢沟桥,来到宛平古城中心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凝视着纪念馆大厅电视屏幕上滚动播放的画面,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铿锵之言在我耳旁响起:“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卢沟桥事变'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随之,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明确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37年8月,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陕北红军等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同时,战斗在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在山西平型关地区设伏,一举歼灭日军精锐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多辆,取得了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军作战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40年8月8日,八路军总部发出百团大战的《战役行动命令》,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敌后战场上发起了一场大规模战役。

8月20日,百团大战拉开帷幕。“一颗颗攻击的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划破了夜空。”聂荣臻元帅在回忆录中,这样描述这场战斗:“各路突击部队如同猛虎下山,扑向敌人的车站和据点,雷鸣般的爆炸声,一处接着一处,响彻正太路全线……”

历时3个半月的百团大战,八路军累计毙伤日、伪军2.5万余人。百团大战如醒狮怒吼,沉重地打击了日寇。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驻足在地道战复原景观前,电影《地道战》的插曲萦绕在我耳旁,那慷慨激昂的旋律让我感慨万千。如果说万里长城是古代人民留给后人的绮丽瑰宝,那么我们可以说,当年冀中地区形成的一条条地道网,就是“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最有力的见证。

烽烟已远,英魂永萦。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与夫人、女儿唯一的一张“全家福”照片,纵然发黄,仍无法黯淡左权将军年轻的笑容——这是在他夫人和女儿即将返回延安前拍摄的,也是他与家人见的最后一面……

1942年5月25日,左权在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时,不幸被日军炮弹的弹片击中头部,壮烈牺牲。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默读着朱德元帅痛惋左权的悼词,我由衷感叹,没有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就没有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从来中华多豪杰,驱逐倭儿共一樽。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深入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开辟敌后战场,减轻正面战场压力。在整个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抗击了60%以上的侵华日军和95%的伪军。

山峰耸立,挺立的是脊梁。纪念馆内一件件文物、一幅幅照片,让我深刻感受到,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伟大斗争实践中的精神结晶。

正是这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转化为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持续14年之久的艰苦斗争中,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以伤亡3500万人的巨大民族牺牲,最终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获得了民族解放。这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是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伟大胜利!

纪念馆广场上的“独立自由勋章”雕塑前,不时有人献上花束。看着眼前的情景,我不禁感慨,抗日战争铸就的伟大抗战精神,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中,闪耀着永恒的精神光芒,恒久照亮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征程。

[编辑:罗翠兰] 江西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论(0

相关阅读

看江西新闻

就上江西新闻客户端

省属重点媒体 江西手机党报

扫描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