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报视线版整版报道:科技一线 闪亮的她

头条2023-03-07 07:20:37

来源:江西日报

  •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妇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

    女科技工作者是科技人才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她们以自己的智慧和行动,勇敢面对挑战,努力攻克难关,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撑起了科技领域的“半边天”。又是草长莺飞时,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聚焦四位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发光发热的女科技工作者,通过讲述她们的故事,展现新时代赣鄱女科技工作者风采,勾勒出奋斗女性的最美剪影。

    王志芳:江铃股份智能装备中心模具总工程师,荣获江铃集团“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称号,多次获得江铃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总结的“整车内外饰设计验证模型制作法”被江西省总工会授予以职工名字命名的首批100个先进操作法;先后获得“江西省五一巾帼标兵”“南昌市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称号。

    投身汽车制造的女工程师

    朱晨欣

    “芳姐,这是刚做好的模具。”“芳姐,帮我看看这份图纸有什么问题。”……3月1日下午,在江铃智能装备中心的工厂,一名身材小巧、穿着蓝色工服的女性穿梭在不同工作区,干劲十足。她就是江铃智能装备中心模具总工程师王志芳。

    “除了进行技术指导,我还负责模具工装的开发、模具图纸的审核,以及3D打印技术的应用开发。”3D打印技术是王志芳近年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新课题。在3D打印操作间,王志芳娴熟地操作着3D打印机,几分钟的时间,一套精致的汽车零件缓缓地从机器里“诞生”。“这就是3D打印技术,不受设计限制,能制造出各种形状的产品。”

  • ▲王志芳在车间指导工人作业。 摄影丨朱晨欣

    王志芳说,3D打印技术可以将生产环节和设计环节放在一起,整合出一套“精益设计”模式。她如数家珍,展示着用3D打印技术制作而成的零件,一个个形态各异、做工精致、结构复杂。“以前需要耗时几个月才能定制的汽车部件,现在几天就能完成。将3D打印技术应用在产品设计初期,既能降低新产品的开发研制成本和投资风险,还能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别看现在都是流程化操作,刚接手时我可是一头雾水。”王志芳回忆道,2018年年底,公司引入3D打印业务并交由她负责。对王志芳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3D打印技术的原理、性能、材料、精度、表面质量……这些都需要自己掌握并熟练运用。

    在王志芳看来,正是挑战让科研充满魅力。从零开始,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去全国各地调研,从原始数字3D模型建立、3D打印编程到设备操作,乃至出件清理、后期零件的打磨处理,每个环节都一遍遍地摸索、尝试,自己确认成功后才让工人操作。王志芳说,“那段时间经常加班到深夜,虽然辛苦,但当零件在手里成型的那一刻,感觉一切付出都值了。”

    事虽难,做则必成。2020年,王志芳首次将传统机械制造与3D打印拓扑技术进行结合,完成了整车内外饰设计工程方案的验证,缩短了内外饰开发周期,使VP阶段设计问题降低80%,节约成本650.4万元。2021年,利用3D打印技术的“王志芳整车内外饰设计验证模型制作法”被江西省总工会授予以职工名字命名的首批100个先进操作法,并广泛应用于无人驾驶智能汽车等多项技术攻关项目。

    从“小王”到“芳姐”,22年如一日,王志芳与汽车为伴。谈到未来,她坚定地表示,将不负时代赋予的使命,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为推动江西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熊洁: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获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选育的油菜新品种、研发的新技术累计推广面积270多万亩,新增经济效益约17亿元。

    花田逐梦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齐美煜

    春天,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蔚蓝的天空下,一片片油菜花舒展开来,灿若锦绮。当人们纷纷出门踏青,捕捉这一美景时,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熊洁却一头扎进油菜花田开展科研工作。

    2月27日,在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本部油菜试验田,记者见到了熊洁。她身穿白大褂,手拿笔记本,认真观察、记录着每一株油菜的生长情况。春日暖阳倾泻而下,簇簇油菜花随风摇曳,熊洁仿佛置身“金色海洋”,如鱼儿般欢畅。

    “油菜浑身都是宝,除了观赏,还能用作蔬菜、蜜源、榨油等。”“油菜是自花授粉植物,套袋是为了避免不同植株间的花粉相互传播。”“油菜是越冬作物,产量不稳定,良种还须有良技相配合。”……一说起油菜,不善言辞的熊洁像是打开了话匣子。在她眼里,油菜不仅是研究对象,更是朝夕相处、见证成长的伙伴。

  • ▲熊洁在田间工作。  摄影丨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齐美煜

    熊洁自小在城市长大,学农对她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开始接触油菜时,光是学播种她就学了3个月。“60粒油菜种子大概可以播两三行,熟练的人撒种子,就像是跳舞一样,流畅、好看!”熊洁边说边向记者演示。

    “油菜生长的每一个过程,所呈现的每一种状态,甚至是与之相关的某个生产现象,我们都要时刻关注。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有可能是做深研究的关键。”近年来,针对我省稻茬油菜播种时水稻秸秆处理困难等问题,熊洁和团队成员开展了相关研究,集成稻草粉碎还田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该技术于2022年被列为江西省农业主推技术,在全省13个市县示范推广50余万亩。经专家测产验收,该技术比传统种植模式增产10%左右。

    探索的脚步不止于此,熊洁还和团队成员围绕油菜抗逆性的基因型差异及耐性机理开展研究,先后筛选获得耐旱型、耐铝型、耐迟播油菜品种,建立耐铝性鉴定技术体系,为耐铝型油菜品种的选育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油菜遗传育种学家傅廷栋教授是熊洁的偶像。“傅老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虽已是耄耋之年,仍时常下田劳作。他总是从农民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深深地影响了我们这些后辈。”从事油菜研究10多年来,熊洁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到田间地头向农民传播新品种和新技术,并针对了解到的问题,及时调整研究目标与方向。

    让更多的人从一朵朵“小金花”中收获幸福,是熊洁矢志奋斗的目标。当下,为充分利用双季稻冬闲田,全省大力推广“稻—稻—油”三熟制油菜种植模式。熊洁和团队成员正加紧步伐,以期在实践中找准技术发力点。

    搞油菜研究,风里来雨里去,泥巴地里滚一滚,一年四季不停歇。熊洁累并快乐着。采访中,熊洁说起了一个和女儿日常对话的情景。“我家小姑娘如果看到有油菜花田,就会一本正经地问是不是我们课题组种的……”天真的童言激起了熊洁心中的涟漪。因为,株株油菜不仅浸透了青春的回忆,更积淀了科研工作带来的满满成就感。

    李蓉:主任技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行政主任、省临床检验中心主任,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微生物与免疫学研究,研究方向主要为“细胞发育与免疫调控”,6个科研项目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对医学的热爱 可抵岁月漫长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 芳

    “踏入医学之门33年了,无论在什么岗位,我从未放弃科研,因为这是我的热爱所在。”走进李蓉的办公室,最先看到的是墙上挂着的一幅书法作品,上面写着“亦畅天怀”。“这是我的老师所赠,时刻提醒我:为医者要眼光远大、胸怀天下。”李蓉说。

    “微生物何其渺小,却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记者边听着李蓉的介绍,边跟随她来到检验科的检验室。房间内,各种标本盒上,采样管排得密密实实。在众多自动化检验设备的环绕下,医务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进行着操作,一切井然有序。检验室的最前端紧邻门诊,是接收病患送检标本的临检窗口。这样的布局恰如其分体现出检验科的作用: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间的桥梁。而李蓉的医学生涯也经历了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的转换。

  • ▲李蓉(右二)和团队成员在指导进修生进行样本检测。摄影丨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李 芳

    1995年,李蓉从江西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在教学的同时从事基础医学研究。25年时间,李蓉从助教到教授、博导,无论在人才培养上还是科学研究上都硕果累累。

    “想借助临床标本资源优势,按照灵感从临床来、验证回临床去的理念,更好地开展医学研究。”基于这样的考虑,2019年,李蓉决定从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转型,离开高校来到医院工作。

    “转型不到两个月,我就遇上了新冠肺炎疫情。”李蓉说,检验科作为核酸检测工作中的关键部门,肩负着疫情防控的“哨兵”责任。在这场对新冠病毒的阻击战中,李蓉带领大家,从核酸检测生物安全培训、实验室升级改造论证、核酸检测人员配备到核酸检测具体工作安排……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跑出了核酸检测“加速度”。省人民医院检验科也被省卫生健康委选定为第一支江西省新冠核酸检测机动队和唯一的江西省核酸检测质控队,并拥有了省内首座“赣卫号”硬气膜实验室,日检核酸量可达7万管。

    三年抗疫期间,作为江西省临床检验中心主任和临床检验领域专家,李蓉奔赴各地组织核酸检测技术人员培训,组织专家指导全省各医疗机构核酸检测实验室的筹建和质量控制,还申请了9项与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相关的实用新型专利;作为江西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家和救治专家,李蓉与专家组成员一起为全省疫情防控与患者救治献计献策,还多次被抽调赴外省参与抗疫,最长的一次省内省外连续出差50余天。回首这段经历,李蓉不由得感慨:“参与抗击疫情的经历,让我亲身感受到从医者不畏危难、勇于担当的精神,对我来说是一笔宝贵财富。”

    做科研,有的时候几个月都得不到预期结果,有时还可能让之前的努力付之东流,一切回到原点重来。李蓉经常以此告诫学生:“搞科研要耐得住寂寞。坐冷板凳是一件难事,但坐冷板凳的同时能做成事更难,因此坚持就更重要。”尽管非常忙,李蓉仍坚持每周带领学生一起读文献,一起分析研究结果。她总是要求学生科研结果要独立做3遍以上,反复核对数据的准确性,“科研可来不得半点马虎。”李蓉说,从医之路漫长而艰辛,科研也是枯燥乏味的“苦差事”,可自己却甘之如饴。因为热爱,所以愿意一直为之努力。

    谢芳:宜春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华东片区委员;先后入选“江西省青年井冈学者”“江西省百万千人才工程人选”“宜春市学科带头人”;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3项。

    让科技之花 绽放家乡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 萍 李 芳

    随着试剂的滴入、充气,顷刻间,浑浊的矿浆里浮起一层绵密的泡沫。在阳光的照射下,泡沫散发出珍珠般的光泽,或淡紫或粉红或银白色。“浑浊的矿浆是锂长石尾泥矿浆,加入我们团队研发的浮选剂后,浮起的泡沫是高品位的锂云母精矿,锂云母精矿是提炼碳酸锂的原材料。以前含锂尾泥直接被丢弃,现在可以再利用,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验室里,伴随着仪器的工作声,谢芳娓娓道来。

  • ▲谢芳(右一)在给学生做操作示范。摄影丨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李 芳

    物理是让不少女生望而生畏的学科,谢芳却凭借自己的拼搏和努力,在这个领域取得了让人刮目相看的成就。她不但担任了宜春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院长职务,还是宜春市新能源产业科技特派团团长,带领科研团队和企业一道进行锂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的研发,帮企业啃下一个个“硬骨头”,让科研创新“长”在产业一线。

    谢芳是宜春学院招收的第一届本科生,毕业后又先后考上湖南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硕士、博士。2009年博士毕业后,在母校的邀请下,谢芳毅然回校工作。适逢宜春市推进锂电新能源产业建设,急需相关专业人才。2010年,谢芳被派往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挂职。

    到经开区后,谢芳除了从事锂电产业的技术研发推广,还协助负责招商引资工作。面对挑战,谢芳迎难而上,沉下心来寻求突破。不懂招商政策,就收集政策资料学习;没有信息资源,就上网筛查,再一一联系沟通。凭借专业学识的优势和对事业的坚定执着,两年挂职时间,由谢芳主谈引进签约的亿元以上项目有6个。

    这段挂职经历,也让谢芳对锂电新能源产业有了深入了解,真切体会到企业对人才的渴求和创新需求。“科研创新不是盲目探索,前提是挖掘出市场的真正需求,有的放矢做科研。”回到学院后,她瞄准锂电新能源产业,推动校企精准对接、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她带领科研团队对宜春地区锂云母矿石展开系统的试验研究工作,走遍了宜春所属的10余个矿区,对宜春种类丰富的原矿石进行了详细科学的摸底调研。

    2019年底,谢芳担任宜春学院理工学院院长后,明确提出理工学院要做学校服务产业发展的排头兵。一方面,她利用学术资源,帮助企业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一批重点院校对接合作。另一方面,她从学院教师队伍中遴选中青年科技人才,组建博士科技特派员队伍,深入生产一线,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再把问题带回实验室开展研究。

    产学研用的融合使全院形成了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如今,在宜春学院,本科生发表SCI论文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谢芳带的学生有十几个考上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每年新生入学,谢芳总是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引导和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在“知心学姐”谢芳的影响和帮助下,一批批学生从宜春学院这所地方本科院校进入重点高校深造,加入科研创新的队伍。

    2022年1月,宜春学院与江西国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的宜春学院锂电新能源产业学院挂牌,谢芳又多了一个身份:新能源产业学院院长。“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科研创新,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有了目标,路就不会远。”谢芳说。

    版面编辑:熊亚光 陈盛香 刘济海

    图片制作:魏薇

    编辑:周蓓

    复审:冯星星

    审签:邵平


    编辑:周蓓

    • 24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