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言青语丨青年科研人员成长的酸甜苦辣,请听他们说

教育2022-12-13 14:40:40

来源:江西日报

编者按:奋斗,是青春最美的姿态。梦想花朵绽放之前,都要经历风霜雨雪。追逐梦想,可能会遇到哪些难题?如何在现实与理想之间保持初心?即日起,本报在“奋斗者·正青春”专栏中推出“青言青语”系列报道,邀请逐梦青年讲述故事、道出困惑,并请相关领域优秀青年或专家学者结合亲历答疑解惑、打气鼓劲。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齐美煜 实习生 蔡依霏

思维灵活、创造力旺盛,是青年在科研活动中“挑大梁”的优势。但在现实中,不少青年科研人员面临着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比如角色转变、科研方向选择、科研团队融合方面的烦恼,比如拿项目、做实验、发论文方面的困惑。近日,记者采访了我省三位青年科研人员,聆听他们成长中的酸甜苦辣。

热爱可破冷门

  • 张天祥 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本硕博均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的张天祥,现在是省林科院的一名助理研究员。

    “是种树的吗?”每当张天祥向亲朋好友谈起自己的专业,他经常会收到这样的疑问。张天祥所学的专业,是在林学学科之下的比较小众的野生动物保护。不光是周遭人对林学专业的误解,科研的压力也曾让他迷茫。“因专业性质,我们的调查研究都有季节性。错过这一段,就得等来年。”求学时,张天祥见过拿着丰硕科研成果破格晋升教授的老师,也听闻过学术不端、投机取巧的反面典型。“现实社会处处充满了竞争,感觉背后像是有一双手,推着我们不断向前。有的人被这股力量推上了阶梯,有的人被这股力量推下了悬崖。”为此,张天祥有时也会陷入焦虑,担心自己会被这双无形的手压得喘不过气。

    因所学专业较为冷门,张天祥在求职过程中也曾碰过壁。“毕业那会儿,我问遍了家乡河北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没有合适的岗位。江西生态环境优美、自然禀赋优良,给了我一个广阔的施展舞台。”张天祥来江西工作虽有些“误打误撞”,但也正是在江西,让他发现了自己的价值。“第一次去鄱阳湖观鸟,第一次在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距离看到了梅花鹿,第一次作为省级科技特派员为村民服务。我想,我可能成为不了最出众的那一个,但我能找到需要自己的领域,为保护生态环境,为保护濒危野生动物尽一份力。届时,我相信,我也会拥有属于我的成绩!”

    不满足“小满即安”

  • 张帆帆 资料图片

    在外界看来,省农科院青年助理研究员张帆帆年轻有为。30岁出头的他主持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担任多家SCI期刊审稿人,获授权专利5件。在取得一系列成绩后,“小满即安”的心态也曾困扰过他。“我曾想过,加速‘跑’了一段后,可以稍微歇歇。后来,我觉得如果放任自己这样,很容易懈怠。科研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赛跑,不能停,停了再加速,终究还是会落后。”谈及自己为何铆足劲做科研,张帆帆如是说。

    采访中,“情怀”和“热爱”是张帆帆经常提及的两个词语。“我很喜欢挑战,科研就是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这种感觉很棒!可现实生活中,又有很多因素会让人浮躁、焦虑,难沉下心。”张帆帆提到,科研成果量化的评价体系虽然有效促进了评判的公平公正,但也会让部分科研人员心生焦虑。无论是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毕业还是职称评定,都需要一定的论文发表数量和其所刊发学术期刊的等级来作支撑。“有些人为了达到要求,会一味求快。对科学研究来说,要着眼长远,欲速则不达。”如何平衡好科研创新中的“快”与“慢”,一直是他思考的问题。

    除了“快”与“慢”的平衡问题,张帆帆还曾有过其他困惑。比如,看见自己的昔日同窗拿到了比自己更高的薪水,他的内心受到了冲击。“我有时确实会因这一问题而感慨。‘甘坐冷板凳’的科研人员需要更多信任与激励,这样才能更好地释放创新活力。”张帆帆说。

    家庭和事业需要平衡

  • 胡银 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追梦路上,如何平衡好家庭和事业之间的关系?最理想的状态,自然是两全其美。但现实往往很难如此。

    “二胎妈妈”“科研人员”,这两个角色标签构成了省科学院研究员胡银的两个侧面,却也承载着许多责任和焦灼。“我带第一个孩子的时候,恰逢我的科研课题立项比较乐观,拿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一些产业攻关项目。为了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只能把孩子交给父辈看护。”对家庭,胡银始终心怀愧疚。

    同时,科研成果产业化应用也始终是悬在胡银心头上的要紧事。“产业化应用并不是把实验室里的实验简单地等比例成倍放大,需要提前考虑很多因素。比如,温度、湿度和其他环境条件,以及设备的各种反应参数。”2017年,胡银了解到江苏的一家企业急需解决海藻敷料产品上用到的纳米银溶胶生产问题,于是她带领团队,紧急翻阅各类文献资料,夜以继日地进行小试和放大试验,终于在短短一个星期之内找到了适合生产的纳米银溶胶的技术。相关技术帮助企业降低银胶生产成本约80%,增加相关产品销售收入约500万元。

    十年的沉淀,胡银已从一名“科研菜鸟”逐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科研团队负责人。相比最初的手忙脚乱,如今的胡银多了几分淡定与从容。在她看来,家庭和事业不再是一道非此即彼的“单选题”,但这道题的解答无止境。

    【对话】

  •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院长 林珲:

    张天祥“误打误撞”来到江西,在我看来是撞出来的运气。其实,“误打误撞”或者“歪打正着”是很多人都有的经历,我自己也是如此。1975年,省测绘局成立,招收青年测绘工人。

    当时我还是体校排球队的助理教练,听说这份工作和航空有关,便直接报名,成为了省测绘局第一代工人。40多年过去了,我庆幸自己“撞到了”这个机遇,我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科研工作者,现在还在大学当教授。正如一个人原本想上山寻宝藏,宝藏没有找到,却在领略了大山无限风光过程中感悟人生,还找到了值得倾心的事业。

    张帆帆在与同龄人相比时常常感到困惑,我非常理解。“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在比较当中,最重要的是要发现自己,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很多时候,成功者就是比别人多一份坚持,因为,其他人在成功的门口掉头离去了。

    胡银是幸运的,她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更何况还有家人在后面支持自己。当我们在追求自己的事业的同时,能够与国家需求相结合,让社会受益,我们就会走得更远更踏实。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齐美煜 实习生蔡依霏采访整理)

    编辑:胡宇浓

    复审:冯星星

    审签:邱虎


    编辑:李芳

    • 51
    热门评论